贵州土地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利用原则
被引量:14
Status of Land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in Guizhou
出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74-76,共3页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参考文献3
-
1-.贵州省土壤[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3,1..
-
2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贵阳,1999,6..
-
3王天生 王瑶.世纪之交的贵州农业发展与粮食生产问题探讨.贵州省农业专家论文集[M].贵阳,2000,4..
同被引文献165
-
1郭泺,夏北成,刘蔚秋.地形因子对森林景观格局多尺度效应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6,25(8):900-904. 被引量:43
-
2陈志强,曹蕾,邱道持.重庆市渝北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J].经济地理,2006,26(S1):157-159. 被引量:8
-
3杨桂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启示[J].地理学报,2004,59(z1):41-46. 被引量:72
-
4柳长顺,齐实.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方法的探讨 ——以西吉县8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60-62. 被引量:23
-
5王天生,王瑶.贵州粮食生产发展60年回顾与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9):1-9. 被引量:11
-
6贾智海,郝晋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长治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2):129-134. 被引量:15
-
7严清华.《沈氏农书》经营管理思想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7,41(6):45-48. 被引量:2
-
8刘洋,吕建树.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烟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0(1):42-46. 被引量:2
-
9倪超,杨胜天,罗娅,周旭,侯立鹏.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J].地理研究,2015,34(2):341-350. 被引量:26
-
10王鹏飞,徐文萍.村级尺度下土地集约度因素分析——以山东省东老庄村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6):1088-109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4
-
1肖厚军.贵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4):101-103. 被引量:10
-
2肖厚军.试论贵州耕地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B09):77-79. 被引量:5
-
3廖正武,肖厚军,苏跃.贵州耕地资源的特点、问题及可持续利用[J].耕作与栽培,2006,26(1):4-6. 被引量:12
-
4黄优,桂祥友.贵州土地复垦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2(2):285-288. 被引量:7
-
5吴秀国,马明英.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8,27(2):142-145. 被引量:9
-
6赵卫权,苏维词,袁俊.基于地形起伏度的贵州省景观空间格局分异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2):105-110. 被引量:26
-
7张凡,赵卫权,张凤太,陈俊竹.基于地形起伏度的贵州省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结构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8):737-739. 被引量:7
-
8熊玉唐,张太平,孙显芳.“粮食、人口、生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确保高原山地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高——贵州省粮食生产历史沿革及可持续发展潜力与能力提升对策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2,32(3):1-10. 被引量:1
-
9杨勇,余娜.贵州省土地整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64-5066. 被引量:3
-
10张磊,吕世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5):199-20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91
-
1何梓瑜,罗小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多因素综合评价——以贵州省为例[J].农业工程,2019,0(12):72-76. 被引量:3
-
2刘志涛,苏根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量化评价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6):41-47. 被引量:3
-
3刘晶,陈相,陈颖.贵州省种植业与农作制度模式特点与优化设计[J].耕作与栽培,2007,27(3):51-52. 被引量:1
-
4Fan Jiangang .Grey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output and major input factor in Guizhou Province:1983-2005[J].Ecological Economy,2007,3(3):257-265. 被引量:2
-
5龚军,曹国璠,梁永松.立足特殊的喀斯特环境 发展贵州的特色农作制度[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8,27(3):264-267. 被引量:1
-
6路振华,陈笑媛.山地丘陵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研究——以贵阳市修文县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1):35-41. 被引量:3
-
7周嘉慧,付保红.云南大型水电工程后靠移民区耕地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漫湾电站为例[J].热带地理,2008,28(6):551-554. 被引量:6
-
8陈晶中,谢学俭,季国军.江苏省南京市耕地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275-1277. 被引量:2
-
9姜涛,孔令聪,王光宇,胡永年.安徽省粮食生产能力研究与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6):285-289. 被引量:8
-
10商崇菊,郝志斌,蔡华频.面向粮食安全的贵州水利保障机制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9,28(2):37-40.
-
1王海,李毅.真抓实干大办林业 发挥优势兴岢富民[J].山西林业,1996,0(3):4-5.
-
2陈清文,王海.建一片沼气池 还大地一个绿洲[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0,22(7):24-26.
-
3吴明艳.毕节地区林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乌蒙论坛,2007(6):36-38.
-
4傅传耀.抓好生态建设 再造秀美山川[J].国土绿化,2002,0(8):38-38.
-
5蒋君红.广西退耕还林的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3,32(1):51-53. 被引量:2
-
6平果:生态建设成效显著[J].中国林业,2003(12B):40-41.
-
7赖兴会.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恢复的思路[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5,24(1):12-15. 被引量:14
-
8邓代钧.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J].北京农业(中旬刊),2015(12):78-79.
-
9张沁岚,杨炳成,文晓巍,饶炯.土地股份合作制背景下推进承包经营权确权的农户意愿、难点与对策——以广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10):81-87. 被引量:25
-
10建园区向山要地 保耕地从根入手[J].农业工程技术(农业工程技术),2014,0(5):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