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这是众人所熟知和公认的。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内容很多,如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五行学说、气血学说、命门学说、六经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阴阳学说等等。
作者
罗元恺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学院
出处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6-16,23,共2页
New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阴阳学说
中医理论体系
分类号
R226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0
1
邝安堃,陈家伦,陆永仁,陈梦月,申功庆,张达青,王崇行,龚兰生.
女性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性激素与虚证关系的研究[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6):331-334.
被引量:16
2
丘瑞香,金明华,吴国珍,侯灿.
丽参注射液对老年女性冠心病肾虚患者性激素双向调节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5):267-269.
被引量:14
3
罗元恺.肾气、天癸、冲任的探讨及其与妇科的关系.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7(1):12-12.
4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7.
5
徐友文.中医妇科实践录--阴阳四象诊断法在孕龄期的应用[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2:7,10.
6
张云如,华瑞成,吴钟璇,李宝珠,危剑安,廖文君,李承军,陈玉英,刘瑞华.
老年肾虚证与垂体关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
.中医杂志,1997,38(9):557-559.
被引量:24
7
莫子华,陈景洁.
平衡阴阳与妇科治未病[J]
.山东中医杂志,2010,29(2):75-76.
被引量:2
8
丘瑞香,吴国珍,金明华.
性激素对肾虚患者阴阳平衡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3):46-47.
被引量:51
9
张树生.
对中医阴阳学说的思考与认知[J]
.中医杂志,2014,55(18):1616-1618.
被引量:21
10
朱玲,郜洁,罗颂平.
岭南罗氏妇科调经特色浅析[J]
.环球中医药,2015,8(7):777-779.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邱鹂苹,陈绮婷,曾蕾.
阴阳学说与女性激素的动态变化及生理平衡[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8):10-12.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甘地,包永欣,甘子义,李德阳,边爽.
逍遥散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不调[J]
.临床军医杂志,2017,45(4):401-404.
被引量:28
2
陈嘉欣,王翰林,谷彩山,黎楚倩,谢长才.
谢长才基于“三期五治”针刺调节月经病的辨治思路[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6):928-930.
被引量:8
3
陈嘉欣,郁洁,王翰林,谷彩山,黎楚倩,梁颖诗,谢长才.
调泌针法理论特色及其临床应用[J]
.新中医,2018,50(5):232-234.
被引量:2
4
金永志,李梦帆,黄荣,黄毅,曾光.
人体阴阳学说与现代生理学的相关性[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1):61-63.
被引量:11
5
曾蕾,林欣仪,曾芳冬,蔡逸苗,李佩琼,陈恺文,杨雅钦,孙伟鹏,罗颂平.
罗颂平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周期序贯疗法规律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5):1247-1250.
被引量:11
6
李前辉,赵丽娜,吴子建,刘磊,王洁,余情.
胡玲针药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经验浅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1):48-51.
7
张英杰,王成喆,隋凯悦,王丹丹,师伟.
基于开阖枢理论探讨女性月经周期[J]
.山东中医杂志,2023,42(12):1261-1265.
被引量:1
8
高文俊,蒲亚萍,樊夏云.
从阴阳转化理论探析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3,44(12):16-19.
被引量:3
9
钟聪英,冉青珍.
冉青珍主任中医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6):75-79.
10
张伟伟,陈逸琳,宋文婷,孙沂,佟书娟.
水提、醇提二至丸对小鼠脾脏和卵巢细胞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9,53(6):80-85.
被引量:3
1
刘林.
论《伤寒论》学术思想对温病学说的贡献[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S1):56-58.
2
许家松.
试论方药中学术精华[J]
.中国医药学报,1997,12(6):43-46.
被引量:1
3
王强,孙立亭.
“机”、“证”辨析——与成肇智同志商榷[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5):13-15.
4
谷峰,张铁楠,赵明山.
从《内经》看五脏六腑[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257-257.
被引量:2
5
孙涛.
《伤寒论》中人参的辨证使用[J]
.中医药学报,2013,41(6):7-9.
被引量:2
6
杨兴智,王铀,陈乐意,王曦,熊伟,郭宇,蒋远斌.
《黄帝内经》营卫初探[J]
.中医杂志,2011,52(S1):30-32.
被引量:14
7
梁秀莉.
中风病辨证施护[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5):1005-1006.
被引量:2
8
陈晶,何长远.
《黄帝内经》与“滋阴”的关系[J]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6):1193-1194.
被引量:1
9
王瑞华,董国力.
论中医的辨证施治与遣方用药[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75-75.
被引量:2
10
罗媛媛,阎曙光,李鸿波.
肝气虚的基础与现代临床研究[J]
.光明中医,2007,22(4):58-60.
被引量:7
新中医
199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