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油/水界面层膨胀流变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利用一种基于Langmuir膜天平原理的液/液界面膜压力测定装置测量了油/水界面层的膨胀流变特性.界面膨胀弹性流变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纯净的烷烃/水界面上,有可能形成一种由色散力相吸引起的对界面压敏感的界面缔合物.缔合物在界面压作用下,其稳定性随烷烃碳数的增加而减弱.
作者
朱红
唐季安
李津如
李兴长
江龙
赵丰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84-587,共4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本工作的资助
关键词
油/水界面层
膨胀流变特性
实验研究
液/液界面膜
压力测定装置
界面膨胀弹性
色散力
界面缔合物
表面流变学
分类号
O37 [理学—流体力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6
参考文献
2
1
周祖康.胶体化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306.
2
江龙,赵丰,唐季安,朱红,李津如,李冰冰.
界(表)面膨胀流变特性的测定[J]
.科学通报,2000,45(23):2501-250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卢开森.闰德斯E H 吴佩强等(译).表面活性剂作用的物理化学[M].北京:轻工出版社,1988.172.
2
Wang X P,Chin Chem Lett,1996年,7卷,9期,875页
3
Chattopadhyay A K,J Phys Chem,1996年,92期,6509页
4
Chang C H,J Colloid Interface Sci,1994年,164卷,107页
5
Feng S S,Langmuir,1991年,7卷,572页
6
朱----瑶,表面活性剂作用的物理化学,1988年,172页
7
赵国玺,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1984年,419页
共引文献
8
1
赵丰,杜玉扣,杨平,唐季安,李兴长.
带相反电荷高分子和表面活性剂复合物膜在空气/水界面上的特性[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2):281-284.
被引量:1
2
李路海,张淑芬,杨锦宗,邹竞,赵强.
胺对联苯胺黄颜料的电荷控制作用及其红外光谱分析[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10):1584-1587.
被引量:4
3
赵仁保,岳湘安,柯文奇,侯永利.
氮气泡沫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
.石油学报,2009,30(1):84-87.
被引量:23
4
曹绪龙,崔晓红,李秀兰,曾胜文,朱艳艳,徐桂英.
扩张流变法研究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聚集行为[J]
.化学通报,2009,72(6):507-515.
被引量:15
5
戴红旗,俞雪英,吴佩琛,毕松林,郑铁山,吕建明.
AKD-LT中性/碱性造纸施胶剂的应用研究[J]
.中国造纸,1999,18(1):39-44.
被引量:7
6
靖波,张健,吕鑫,徐桂英.
界面扩张流变法研究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J]
.油田化学,2011,28(4):431-434.
被引量:10
7
刘江涛.
脂肪酸系列捕集剂在废纸中的浮选脱墨实验[J]
.湖北化工,2001,18(6):28-29.
被引量:5
8
朱红,赵丰,李津如,江龙.
表面膨胀粘度的测定研究[J]
.广州化学,2002,27(2):35-37.
同被引文献
47
1
冯志强,杨永军,朱成君,张绍东,李忠,郑树贵,沈岳,赵焕卿.
原油生物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3):93-95.
被引量:44
2
李明远,顾惕人.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 Ⅱ.原油成分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J]
.石油化工,1993,22(9):580-586.
被引量:16
3
李明远.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研究——Ⅴ.北海原油乳状液的稳定与破乳[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5,11(3):1-6.
被引量:31
4
魏国晟,张宗愚.
原油破乳剂的研究与应用[J]
.油气田地面工程,1995,14(6):24-26.
被引量:21
5
孙德智,段晓东,徐衍岭,张丽,李泰友,周定.
乳化液膜的润湿聚结破乳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6,28(4):68-71.
被引量:13
6
康万利,孙春柳.
油田乳状液破乳方法研究进展[J]
.管道技术与设备,2006(2):1-4.
被引量:36
7
褚莹,刘沛妍,马占芳,吴子生,严忠,宋友.
研磨破乳的规律及其机理[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17(8):1285-1288.
被引量:7
8
杜新媛,胡冬妮,蓝利生.
多元复合原油破乳剂的研究和应用[J]
.化学研究与应用,1996,8(3):469-471.
被引量:3
9
李可彬.
一种乳状液破乳的新方法──涡旋电场法[J]
.环境科学学报,1996,16(4):482-487.
被引量:13
10
黄玉萍,张磊,罗澜,张路,赵濉,俞稼镛.
羟基取代烷基苯磺酸盐界面扩张粘弹性质[J]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12-1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康万利,孙春柳.
油田乳状液破乳方法研究进展[J]
.管道技术与设备,2006(2):1-4.
被引量:36
2
刘海峰.
原油乳状液化学破乳机理——锁匙说[J]
.化工进展,2010,29(S2):125-127.
被引量:7
3
李明,曹冲,熊可洁,杜凤沛.
疏水链长对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界面扩张流变性质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2015,31(2):322-328.
被引量:4
4
杨立雷,夏政,王博,白剑锋,张小龙,张箭啸,郭刚,翟博文.
超临界CO_2处理对破乳剂作用效果的影响研究[J]
.石油和化工设备,2018,21(4):90-94.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王鸿宇,赵玲,石雪.
基于蒸馏脱水实验的稠油新型脱水方法探究[J]
.当代化工,2020(4):518-521.
被引量:3
2
张贤明,吴峰平,陈彬,潘诗浪,王立存.
油包水型乳化液破乳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J]
.石化技术与应用,2010,28(2):159-163.
被引量:22
3
王海林,郭振英,杨绿,张振林.
冶金行业乳化液废水处理技术与进展[J]
.环境工程,2009,27(S1):143-148.
被引量:15
4
余晓霞,蒲晓林.
化学破乳法在钻井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综述[J]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2):43-46.
被引量:7
5
熊小琴,敬加强,敬灵机,田华,黄敏.
渤中沙河街原油析蜡及其乳化特性实验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3):107-110.
被引量:6
6
熊小琴,敬加强,敬灵机,丁超,方艳.
BZ25-1沙河街原油掺水乳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
.管道技术与设备,2007(3):1-3.
被引量:2
7
黄翔峰,陆丽君,闻岳,刘佳,费晓明,关炜,仕佳.
生物破乳剂对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5):21-25.
被引量:4
8
余晓霞,蒲晓林.
破乳剂在钻井废水中的应用[J]
.化工时刊,2007,21(3):58-62.
被引量:2
9
王建明,葛圣松,郑衡.
油水乳液破乳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7,24(5):10-13.
被引量:9
10
王素芳,郭留敢,林蓓,滕厚开,许涌深.
TS-761系列反相破乳剂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
.功能材料,2007,38(A09):3359-3362.
被引量:5
1
江龙,赵丰,唐季安,朱红,李津如,李冰冰.
界(表)面膨胀流变特性的测定[J]
.科学通报,2000,45(23):2501-2505.
被引量:6
2
周春霞,杨晓泉,温其标.
大豆油/水界面上大豆11S球蛋白吸附膜的膨胀流变特性[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5):5-9.
3
韩国彬,吴金添,徐晓明.
表面波在表面活性剂流变学研究中的应用[J]
.化学通报,2000,63(11):19-23.
4
孙梵,郑晓宇.
杯芳烃基嵌段聚醚的合成及界面性质[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3,19(5):7-13.
被引量:3
5
吴正帅,任志斌.
与天平有关的计算题型及解题方法[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2(9):54-55.
6
郑晓宇,孙梵.
杯芳烃基嵌段聚醚的油-水界面粘度[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5,21(1):37-42.
被引量:1
7
束宁凯,徐志成,刘子瑜,靳志强,黄建滨,张磊,张路.
短链烷基对多取代烷基苯磺酸盐界面性质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2017,33(4):803-809.
被引量:7
科学通报
200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