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社会——一门颇具特色的新兴课程
被引量:15
A Novel Course——Chemistry and Society
出处
《大学化学》
CAS
2002年第3期6-9,共4页
University Chemistry
同被引文献75
-
1黄红霞,何斌.关于开设“生活与化学”选修课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7(8). 被引量:2
-
2耿承延.高校文科类专业开设化学选修课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1994(4):7-8. 被引量:3
-
3周北凡.经济转型期的膳食营养和慢性病预防——挑战和机遇并存[J].营养学报,2004,26(4):241-243. 被引量:16
-
4王仁国,代先祥,张云松,赵茂俊,张利.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化学与社会课的实践与探索[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B09):63-64. 被引量:5
-
5廖桂英,安黛宗.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102-103. 被引量:12
-
6王园朝.浅谈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兼论师范院校开设《社会化学》的重要性[J].咸宁师专学报,2001,21(6):54-56. 被引量:2
-
7王园朝.关于《社会化学》课程内容设置的思考[J].咸宁师专学报,2001,21(3):48-50. 被引量:3
-
8徐长君.“科普宣传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7):98-100. 被引量:6
-
9康忠,刘玉明.化学教育向文科专业渗透的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1(4):489-491. 被引量:1
-
10强亮生,徐崇泉,郝素娥,刘志刚,胡立江.大学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大学教学,2005(8):15-1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15
-
1邵虹.《化学与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406-407. 被引量:1
-
2王芳,黄娟,张黔玲,唐立荣,王沛.“化学与人类”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化学教育,2005,26(4):46-47.
-
3李新学,路丽英,臧丽坤.化学与社会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24(2):18-20. 被引量:12
-
4杨金田.《生活化学》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4):51-53. 被引量:9
-
5李梅,韩莉,陈虹锦,刘萍,印杰.化学远源专业的学生需要怎样的化学课——上海交通大学化学远源专业学生化学课程的调研及其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8,25(3):25-28. 被引量:1
-
6臧丽坤,路丽英,李新学,车平,闫红亮,李苗.提高化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浅议化学与社会课程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4):44-46. 被引量:3
-
7王宇婷,林钰.化学环境社会选修课程开设的实践与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3):57-59. 被引量:3
-
8王林,姜松.营养生理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探索[J].农产品加工(下),2010(11):113-114.
-
9尹文萱,王兴涌,王建怀.具有矿业特色的化学与社会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化学,2011,26(2):26-27. 被引量:1
-
10吴崇珍,王宇婷,李玉贤,古春歌,唐晓红,李成未.讲好食品分析检验课,提高学生就业率[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3):51-5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85
-
1周伟峰.高职院校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J].学园,2020,13(23):91-92.
-
2王林.“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保健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基于“超星学习通+雨课堂”平台[J].体育视野,2023(5):107-109.
-
3韩莉,刘萍,罗漫.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普通化学的教学实践——以“蒸气压下降”的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4):26-29. 被引量:8
-
4屠岚.例谈体校学生“学生活中的化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256-257. 被引量:2
-
5谭淑娟,王海燕.文理渗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94-96. 被引量:3
-
6刘泽民,时清亮,马军营,马淑惠,张景会.化学课程多元化考试方法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82-83. 被引量:3
-
7唐然肖,刘海燕,李卫宁,马晶军,周欣,李超,刘伟华,王艳恩,张英群.青年教师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2):233-235. 被引量:4
-
8周本华,张怀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与改革的探索[J].广东化工,2009,36(9):226-227. 被引量:19
-
9曾敏峰.注重实用 凝练特色——地方高校化学类公选课开设体会[J].化学教育,2009,30(9):30-31. 被引量:5
-
10李新学,李文军,闫红亮,车平,臧丽坤.深化文管类化学课程的素质教育[J].大学化学,2010,25(1):26-28. 被引量:2
-
1王子鹏.高师化学本科开设《化学与社会》课程的设想[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3):74-75.
-
2卢永娥,李玉清.学习新大纲,立新教材之威,深化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3):46-48.
-
3焦家俊.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教材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2001,18(3):61-62. 被引量:1
-
4解从霞,孙雪梅,罗世忠,张振英.开设基础化学准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9,24(6):26-28. 被引量:10
-
5李付兵.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4(7):37-37.
-
6王伟,蔡文生,邵学广.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及其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5,17(2):336-342. 被引量:12
-
7陈志敏,冯泳兰,邝代治,余润兰,邓戊有.深化教学改革 优化课程体系[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4(6):106-107. 被引量:5
-
8孙登明,邓凡政,董存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4):38-41.
-
9冯文华.浅谈综合化学实用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践[J].科技信息,2014,0(8):279-279.
-
10忻隽,郑燕青,施尔畏.材料压电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回顾与展望[J].无机材料学报,2007,22(2):193-200.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