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太空》
2002年第6期11-16,共6页
Space International
同被引文献11
-
1尹怀勤.火星航天器的发射窗口和最佳轨道[J].太空探索,2003(10):43-46. 被引量:1
-
2任军学,刘宇,王一白.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原理与研究进展[J].火箭推进,2007,33(3):36-42. 被引量:11
-
3Roger S C.Eng MIET,A theory of microwave propulsion for spacecraft[OL],http://www.emdrive.com/,2007.7.
-
4张菽.宇宙神5系列运载火箭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8(2):56-60. 被引量:4
-
5杨涓,杨乐,朱雨,马楠.无工质微波推进的推力转换机理与性能计算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8(6):807-813. 被引量:6
-
6廖宏图.核热推进技术综述[J].火箭推进,2011,37(4):1-11. 被引量:23
-
7高云逸.星际载人航行的动力之源——核火箭发动机研制“起伏”史[J].航天员,2013(1):64-67. 被引量:1
-
8张娅,刘增光,郑庆.国外固体捆绑运载火箭技术与方案综述[J].上海航天,2013,30(3):39-44. 被引量:8
-
9刘兴武.国外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0(2):54-61. 被引量:3
-
10马世俊,杜辉,周继时,朱安文.核动力航天器发展历程(下)[J].中国航天,2014(5):32-35. 被引量:10
-
1空客公司考虑将电动绿色滑行系统用于A320飞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
-
2欧洲通信卫星公司成为蓝源公司“新格伦”火箭的首位用户[J].航天器工程,2017,26(2):158-158.
-
3石鹏,陈希成.飞机非航电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初探[J].飞机设计,2001,21(1X):57-60. 被引量:1
-
4姿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概况[J].中国航天,2003(10):46-49. 被引量:3
-
5诺·格公司研发“混合运载火箭”概念[J].航天工业管理,2006(5):42-43.
-
6天兵.印度运载火箭异军突起[J].国际太空,2001(12):5-6.
-
7成本 效益 时效性:怎样送小卫星上天更好?[J].卫星与网络,2015,0(12):18-22.
-
8黄波(编译).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发“混合运载火箭”[J].国外卫星动态,2006(4):21-22.
-
9陈滨琦,曾建江,王一丁,童明波.DFR法在结构疲劳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航空学报,2013,34(5):1122-1128. 被引量:14
-
10晓立.霍尼韦尔Intu Vue^TM气象雷达荣膺“航空技术成就奖”[J].航空制造技术,2010,0(3):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