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三国演义》研究学术失范的一个显例——论《录鬼簿续编》“罗贯中”条资料当先悬置或存疑
被引量:7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1
-
1王钢.《录鬼簿三种校订》,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前言》,第27—29页.
同被引文献50
-
1杜贵晨.《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及今本改定年代小考[J].中华文化论坛,1999(2):43-47. 被引量:9
-
2王利器.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下)[J].社会科学研究,1983(2):64-71. 被引量:2
-
3陈翔华.《三国志演义》原编撰者及有关问题[J].中华文化论坛,2003(1):98-103. 被引量:9
-
4梅新林,韩伟表.《三国演义》研究的百年回顾及前瞻[J].文学评论,2002(1):6-17. 被引量:23
-
5沈伯俊.世纪课题: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J].中华文化论坛,2000(2):58-62. 被引量:7
-
6张志和.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非最早刻本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3(4):12-15. 被引量:3
-
7张志和.朱鼎臣本《三国志史传》探考[J].明清小说研究,2004(4):196-205. 被引量:2
-
8郭英德.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刍议[J].文学遗产,2005(2):69-77. 被引量:22
-
9郑铁生.论《三国演义》不同版本中的周静轩诗[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7(2):15-18. 被引量:2
-
10欧阳健.数字化与《三国演义》版本研究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3):99-10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7
-
1何红梅.近六年来《三国演义》作者、成书与版本研究述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6):90-94.
-
2何红梅.新世纪《三国演义》作者、成书时间及版本问题的研究综述[J].泰山学院学报,2005,27(5):32-36.
-
3杜贵晨.《三国演义》成书年代新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2):30-35. 被引量:5
-
4胡继琼.略论文化变迁背景下《三国演义》中日常生活文化形态的缺失[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3):79-82.
-
5何红梅.十年来《三国演义》作者、成书与版本研究述要[J].菏泽学院学报,2012,34(1):23-29. 被引量:1
-
6杜贵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罗贯中籍贯“东原说”的外证与内证[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02,22(6):55-58. 被引量:5
-
7苏焘.《录鬼簿续编》中“罗贯中”条再议——兼谈《风云会》与《三国演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39-4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何红梅.近六年来《三国演义》作者、成书与版本研究述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6):90-94.
-
2何红梅.新世纪《三国演义》作者、成书时间及版本问题的研究综述[J].泰山学院学报,2005,27(5):32-36.
-
3石冬梅.瞿佑语和张宪诗与《三国演义》成书年代无关——与杜贵晨先生商榷[J].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2):5-8.
-
4何红梅.十年来《三国演义》作者、成书与版本研究述要[J].菏泽学院学报,2012,34(1):23-29. 被引量:1
-
5许勇强,邓雷.近20年《水浒传》作者研究述评[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340-344. 被引量:4
-
6段江丽.中川谕的《三国演义》版本研究——日本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系列之二[J].明清小说研究,2015,0(3):232-253. 被引量:3
-
7邵彦.隐喻的纪实——《关羽擒将图》的主题与功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5(6):79-98. 被引量:2
-
8朱仰东.《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泰定三年前后”新证——以明初周宪王《义勇辞金》杂剧为中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9):15-19.
-
9胡俊俊,胡琼.“乞闲”补释[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38(1):97-99.
-
10苗怀明.罗贯中史料发现、整理与研究的观察和思考[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40(1):1-10.
-
1钟林斌.《隔江斗智》杂剧与《三国志通俗演义》[J].明清小说研究,1996(1):85-93. 被引量:2
-
2何绵山.《录鬼簿续编》作者确为贾仲明[J].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1):133-134. 被引量:1
-
3胡斌.《录鬼簿续编》所记罗贯中当为今山西太原人[J].中华文化论坛,2004(2):103-104. 被引量:2
-
4沈伯俊.一九九八年《三国演义》研究综述[J].天府新论,1999(5):91-94.
-
5沈伯俊.二○○○年《三国演义》研究综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15(5):1-3.
-
6潘承玉.《三国演义》二题[J].明清小说研究,1992(2):85-95.
-
7王述昌.荆州与《三国演义》研究[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2(6):128-128.
-
8沈伯俊.一九九九年《三国演义》研究综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4(7):43-45.
-
9竺洪波.“反英雄”:《三国演义》的当代性阐释[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4):64-69.
-
10侯学平.中国古典诗歌的品读[J].中国教师,2009(23):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