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花补血草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验显示小花补血草幼嫩花序作为组培快繁材料 ,取材容易 ,分化成苗效率高 。
作者
董玲
陈静娴
廖华俊
潘美芳
机构地区
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2年第3期57-57,共1页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小花补血草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分化成苗效率
茎尖
分类号
Q813.11 [生物学—生物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60
1
屈云慧,熊丽,张素芳,杨春梅,吴丽芳.
情人草组培苗无糖培养应用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z2):192-193.
被引量:5
2
那淑芝,李云祥,甄占萱,戴继先.
二色补血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23(2):79-80.
被引量:13
3
王雁,于红立,刘秋芳,孙克泰,张秀英.
四种草坪草抗盐能力的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2004,2(6):36-38.
被引量:8
4
戚秋慧,盛修武.
二色补血草的人工栽培和迁地保护[J]
.生物多样性,1994,2(3):146-148.
被引量:22
5
王家福,齐永鑫.
“勿忘我”的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102-106.
被引量:6
6
李凤琴.
黄花补血草的组织培养技术[J]
.中国沙漠,1995,15(2):198-200.
被引量:9
7
雷开荣,林清,吴红,郝风.
蓝花补血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简报)[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34(4):63-63.
被引量:1
8
梁称福.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J]
.经济林研究,2005,23(4):99-105.
被引量:63
9
倪跃元,朱锦文,赵晓艺.
大花补血草优株无性系的建立[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32(3):200-200.
被引量:5
10
赵顺邦,耿生莲.
黄花补血草组织培养试验[J]
.陕西林业科技,2006,30(1):10-1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5
1
朱志国.
非洲菊花托组织培养初探[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3):4-5.
被引量:1
2
常根柱,路远,周学辉,杨红善,屈建民.
黄花矶松栽培驯化试验[J]
.北方园艺,2011(15):124-126.
被引量:5
3
缪崑,李奎,王雁,郭欣.
甘油处理二色补血草软化效果的扫描电镜观察[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1):64-69.
被引量:1
4
曹君迈,彭亚齐,陈淑媛.
补血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16(2):177-181.
5
解卫海,曲晓杰,柏新富.
紫花补血草叶片诱导植株再生与快速繁殖[J]
.北方园艺,2016(4):155-159.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毕晓颖,程超,魏秀娟,张晓冬.
非洲菊‘大臣’花托离体培养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5):50-52.
被引量:2
2
王方琳,崔建国,尉秋实,张莹花,柴成武.
黄花矶松组织培养及培养基筛选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3):45-50.
被引量:10
3
李红芳,韩建华,孙占育.
二色补血草研究现状和在渭南地区的综合开发利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37(1):70-74.
被引量:2
4
王靖靖,余玲,朱恭,陈香来,胡小文.
几种环境因子对黄花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8,35(7):1661-1669.
被引量:14
5
崔文天,王立,徐先英,刘江,丁爱强.
不同土壤类型对黄花矶松野生苗生长的影响[J]
.现代园艺,2017,40(13):16-17.
被引量:1
6
李威龙,曾新德,张有佳,王承勋.
黄花补血草研究进展[J]
.甘肃林业科技,2019,44(2):49-52.
被引量:2
7
吴昊,李昌龙,姜生秀,宋达成,段晓峰.
3种不同土壤结皮类型对黄花补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20,0(5):49-51.
被引量:1
1
祁美武,周晓.
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43(3):342-345.
被引量:6
2
卢海生.
人类在海洋中完成进化?[J]
.百科知识,2006(08X):14-15.
3
赵术珍,阮圆,王宝山.
盐地碱蓬幼嫩花序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
.植物学通报,2006,23(1):52-55.
被引量:15
4
蒋刚强,曾幼玲,张富春.
灰绿藜幼嫩花序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25(4):413-416.
被引量:5
5
田桂泉,张萍.
干旱区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J]
.河套学院论坛,2004(1):20-25.
被引量:2
6
张萍,白学良,徐杰,王先道,雍世鹏,贾晓红.
沙坡头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沙漠,2002,22(6):553-558.
被引量:19
7
凌定厚,陈梅芳,陈琬瑛,马镇荣.
某些单子叶植物幼嫩花序培养中外植体的直接出芽[J]
.Acta Botanica Sinica,1989,31(4):273-279.
被引量:4
8
谢金梅,李红,郭红娟,王任翔.
蜈蚣草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好材料[J]
.生物学杂志,2010,27(5):96-96.
被引量:3
9
董东平.
论许昌市药用植物资源红花及其开发利用[J]
.许昌师专学报,1998,17(1):23-26.
10
卫静,袁发焕,黄云剑.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肾脏病[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0):1987-1990.
被引量:1
安徽农学通报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