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吗
被引量:
9
Can China Become the Center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Whole World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20年来,我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如果按照产量标准,我国在若干年后可能跻身制造业强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是目前制约我国制造业实现质变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因此中国若要在产量和技术两方面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必须推动国内企业发展技术,力争取得技术上的垄断优势。
作者
金兴健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5,共5页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关键词
中国
制造业
产量标准
技术标准
边缘技术
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作用
分类号
F42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3
1
原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9)科技竞争力主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江小涓.
内资不能替代外资——在生产能力和资金都过剩时,为何还要利用外资[J]
.国际贸易,2000(3):4-8.
被引量:43
3
何新华,王玲.
比拼经济实力——对外经济贸易强国主要特征和指标分析研究[J]
.国际贸易,2000(12):14-21.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58
1
孙友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形式的实证分析[J]
.社会主义研究,2003(1):105-107.
2
张天顶.
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2004(10):73-78.
被引量:45
3
俞国斌.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2):308-311.
4
潘永源.
试论我国外贸质量现状及其优化对策[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8(2):36-40.
被引量:10
5
石志坤,王先庆.
跨国零售企业对广东零售业的冲击与效应分析[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5(2):39-43.
6
李文军,赵俊,斯琴高娃.
浅谈赤峰市矿产开发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2):98-101.
7
翁维玲,陈慧明.
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转移现状剖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3(3):52-57.
被引量:3
8
宋鸿家.
浅析FDI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8):6-7.
被引量:2
9
林彰平,闫小培.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业绩与潜力的时空差异[J]
.地理研究,2005,24(4):620-630.
被引量:12
10
王冉冉.
基于技术要素的国际贸易理论——兼论技术要素与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5):36-3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9
1
黄漓江,李长英.
对外开放是否缩小了中美制造业的技术差距[J]
.国际贸易问题,2020,0(1):110-126.
被引量:9
2
殷醒民.
论中国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6):8-14.
被引量:10
3
张汉亚.
当前我国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
.投资研究,2004(9):2-5.
被引量:13
4
张为付.
世界制造中心形成及变迁机理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2):67-73.
被引量:10
5
李廉水,周勇.
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30个地区制造业评价研究[J]
.管理世界,2005,21(6):76-81.
被引量:39
6
王章豹,吴庆庆.
抓住战略机遇期 做大做强我国的制造业[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8):38-42.
被引量:4
7
刘莉.
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论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品牌的创新之路[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6):5-10.
被引量:3
8
Martin Schaaper.
OECD划分高技术产业、测度ICT和生物技术产业的方法[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2):60-62.
被引量:19
9
吴亚军,陈晓阳.
从加工到制造 从制造到创造[J]
.中国改革,2006(6):56-57.
被引量:1
10
陈抗,郁明华.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较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6(5):185-18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9
1
张为付.
世界制造中心形成及变迁机理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12):67-73.
被引量:10
2
张为付.
中国“世界制造中心”问题研究综述[J]
.产业经济研究,2006(1):62-68.
被引量:7
3
张奇.
外商直接投资与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互动研究——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为例[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29(3):47-51.
被引量:1
4
林小燕.
浙江经济从制造到创造转型的对策和建议[J]
.改革与战略,2009,25(5):126-128.
5
黄希.
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
.知识经济,2016(3):110-110.
6
陈钰.
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行业特征与绩效——基于中美比较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7):9-14.
被引量:10
7
吴定玉.
中国“世界工厂”化发展战略[J]
.经济纵横,2003(4):16-18.
被引量:2
8
陈文君,余家容.
中国与世界制造中心的差距分析[J]
.经济经纬,2003,20(4):45-47.
被引量:1
9
陈文君,余家容.
中国离世界制造中心还有多远[J]
.商业研究,2004(6):137-13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雷宇,盛兆杰,文华.
把发明生产出来!——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
.金融学季刊,2023(3):24-46.
2
杨宝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制造中心的分化与发展[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5-8.
3
柯梅清.
美国公司生产中心向中国转移的现状及影响分析[J]
.魅力中国,2009,0(22):358-358.
4
杨波,于晓晨.
从世界工厂的历史变迁看中国的差距[J]
.南方经济,2004,33(11):53-56.
被引量:7
5
杨波,于晓晨.
从世界工厂的历史变迁看中国的差距[J]
.现代经济探讨,2004(12):34-37.
被引量:1
6
张为付.
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J]
.南京社会科学,2005(5):24-31.
7
鲁义轩.
摆脱旧制 普天布局3G[J]
.通信世界,2005(10):10-10.
8
张为付,张二震.
FDI与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5):54-58.
被引量:10
9
张为付.
中国“世界制造中心”问题研究综述[J]
.产业经济研究,2006(1):62-68.
被引量:7
10
宋亚非.
在全球生产体系中提升“中国制造”的地位[J]
.税务与经济,2006(6):44-46.
被引量:1
1
金兴健.
试论我国是否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问题[J]
.国际经贸探索,2002,18(4):13-17.
被引量:3
2
陈文君,余家容.
中国离世界制造中心还有多远[J]
.商业研究,2004(6):137-139.
被引量:5
3
张兵,谭安萍.
中国是否称得上“世界工厂”[J]
.职业时空,2007,3(02S):12-12.
4
潘奋图.
消失的工厂[J]
.环球企业家,2012(17):136-137.
5
王文华.
创新型人才有出路[J]
.知识就是力量,2006(5):58-58.
被引量:1
6
黄锦明.
中国是“世界工厂”吗[J]
.上海机电进出口贸易,2003(2):17-17.
7
胡正梁,王均文.
中国能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7):15-17.
8
汤人望.
造纸与非织造布[J]
.生活用纸,2005,6(15):51-52.
9
杨望远.
效率大幅提升要诀[J]
.经理人,2000(2):22-23.
10
杜剑,胡海燕.
我国超级杂交水稻计划在2010年前实现每公顷13.5吨产量目标[J]
.中国民兵,2006(9):62-62.
国际商务研究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