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茶业通报》
2002年第2期38-39,共2页
Journal of Tea Business
同被引文献20
1 过婉珍,雷鹏法,王一民,马灿娟.茶畜草组合型生态茶园建设[J] .茶叶,2004,30(3):134-136. 被引量:4
2 骆耀平,任明兴,温正军,孙世利.高光效牧草在生态茶园建设中应用研究初报[J] .茶叶,2005,31(1):54-55. 被引量:13
3 季超.退耕种茶 发展生态农业——社会实践报告[J] .甘肃农业,2005(9):69-69. 被引量:1
4 李沈阳,王铁洪.一种新型的园林模式——生态旅游农业(广东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J] .园林,2005,22(9):32-33. 被引量:3
5 陈振豪.丁国民科学种茶效益高[J] .新农村,2006(2):9-9. 被引量:1
6 许廉明,张彩萍,林春燕.茶柿复合茶园生态经济效益研究初报[J] .茶叶,2006,32(2):83-85. 被引量:7
7 胡新光.都市生态茶园及其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J] .茶叶,2006,32(3):167-168. 被引量:1
8 何光贵.整合资源出效益[J] .中国老区建设,2007(4):39-39. 被引量:1
9 陈为民.茶-杉复合生态系统的效益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7):88-89. 被引量:5
10 Mulley BG,Unruh JD. The role of off--farm employment in tropical forest conservation: labor, migration, and smallholder attitude toward land in western Ugand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4,71 : 193-- 205
二级引证文献10
1 郭慧芳.茶树重大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1):132-134. 被引量:21
2 刘春腊,徐美,刘沛林,穆松林.中国茶产业发展与培育路径分析[J] .资源科学,2011,33(12):2376-2385. 被引量:64
3 陈周一琪,武涛.特色茶树品种在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作物杂志,2012(2):105-108. 被引量:12
4 裘孟荣,张星海.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对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J] .中国茶叶加工,2012(3):42-44. 被引量:15
5 张亮,蔡维琼.茶产业在山区农村经济和生态中的作用分析[J] .福建茶叶,2017,39(9):62-62.
6 陈晓远.杭州茶文化传承传播的协同创新[J] .赤子,2017(7). 被引量:1
7 赵云娇,孙强,陈泰名.西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1,0(1S):47-48.
8 谭学军.山区茶叶的种植技术分析及管理策略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7,37(10):157-157. 被引量:7
9 王玉源,赖嘉途,刘任坚,吴东妮,刘少群.借力茶叶产业助推广东山区精准扶贫[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9,0(8):30-32.
10 刘斌.山区茶叶种植技术与管理策略分析[J] .种子科技,2021,39(9):42-43. 被引量:3
1 马志峰.对我省苹果建园热的冷思考[J] .陕西农业,2000(3):5-5.
2 孔繁洲.浅议节水灌溉[J] .甘肃农村科技,2000(4):6-7.
3 张述方,赵福顺.玉米良种繁育的规范化管理[J] .种子科技,1992(2):31-31.
4 肖恬.水土保持经济效益分析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J] .福建水土保持,1993,5(4):36-39.
5 曲荣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规范化管理助推我市农业现代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8):3-3. 被引量:1
6 熊国顺.建设农业科技园区 推动宜春经济发展[J] .科技广场,2003(1):24-25.
7 赵清山,尹建国,石兰生,张勇.灌区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意见[J] .水利天地,2003(6):40-40.
8 汪松能,占武,汪文高.发展我省茶业经济的思路[J] .江西农业经济,2001(4):28-28. 被引量:1
9 省委孟建柱书记在“重振江西茶产业”报告中的重要批示[J] .蚕桑茶叶通讯,2006(3):2-2.
10 丁仕海.泾县茶业经济发展初探[J] .茶业通报,2003,25(3):128-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