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工程硕士培养中的规范化、双导师制及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 ,对解决方案进行了探索 ,提出了实行素质教育、调整知识结构、加强论文指导等具体提高工程硕士质量的措施。
作者
于采宏
马士军
王福春
机构地区
东北大学
出处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04-105,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工程硕士培养
双导师制
对策
分类号
G648.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4
1
秦荣,张文修.
发展调节机制是工程硕士质量保证的基本策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15-18.
被引量:5
2
郭正祥.
建立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的构想[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133-134.
被引量:2
3
吴凤丽,贾爱国,濮德林.
浅议工程硕士培养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S2):193-195.
被引量:3
4
张文英,吉晓民,孙璐.
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
.大学教育科学,2002(S1):110-112.
被引量:1
5
张海英,韩晓燕,郑晓齐,雷庆.
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3):15-19.
被引量:30
6
王子成,赵璞,陈燕.加强校际协作 做好交叉学科的工程硕士教育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4).
7
岳庆军.
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4):49-51.
被引量:7
8
施亚玲,王国荣,罗文标.
关于工程硕士教育的几点建议[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2):6-8.
被引量:5
9
张文修,仇国芳.
工程硕士培养要重视质量 突出特色[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6):15-17.
被引量:18
10
陈皓明.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19-2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3
1
滕居特.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
.化工高等教育,2006,23(6):40-43.
被引量:5
2
邓偊,刘峙嵘,许亚男.
新时期工程硕士培养的激励机制探索[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4):490-492.
3
郭正祥.
工程硕士师资队伍建设[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98-9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王丹平,王国荣.
基于SWOT分析的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3):10-14.
被引量:1
2
李九天,石于中.
关于工程硕士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93-94.
被引量:6
3
冯政清,朱大丽,瞿伟,李鸣放.
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浅议[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4):496-498.
4
黄秋萍.
对工程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探讨[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0(3):70-72.
被引量:8
5
李树荣,王钊.
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4):24-25.
被引量:2
6
陈大全,周莎莎,孙考祥,傅风华,薛云丽,樊志成,刘万卉.
建立校企联合制药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新模式[J]
.药学教育,2013,29(6):1-3.
被引量:5
7
陈大全,周莎莎,孙考祥,薛云丽,刘万卉,傅风华.
校企联合制药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新模式探索[J]
.药学研究,2014,33(1):57-58.
被引量:6
8
刘寅,刘恩海,赵坤正,万文雷.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J]
.科技视界,2016(22):137-138.
9
朱霞,束鑫,王逊.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综合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现[J]
.高教学刊,2019,0(25):147-149.
1
刘静.
新世纪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与教师素质的调适[J]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1(3):214-215.
2
郝丽霞.
大学生如何面对知识经济[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1999,7(4):19-21.
被引量:1
3
毕秀芝,刘凤芹.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展望[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1(4):50-51.
4
李昌曌.
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J]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0(7):183-183.
5
王彩霞,米国际.
调整知识结构 优化教学内容[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9(3):45-47.
6
黄瑞锋.
新课改对教师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0):149-149.
7
乜琏.
“减负”应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前提[J]
.青海教育,2000(Z2):16-16.
8
白文飞.
体育教师如何适应新大纲的变革[J]
.教育科学研究,2001(8):46-48.
被引量:2
9
郝亚东,王文英.
浅议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
.科技资讯,2014,12(18):178-178.
10
康利娜.
浅谈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6):124-125.
被引量:2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