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1917-1927: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资源的引进
被引量:
1
1917—1927: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a's Modern Literature Criticism Theory Resourc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五四”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及文学研究的理论资源,其来源是多方面的,译介的范围既有对日本、欧美等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的输入,也有对其他一些弱小民族的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吸纳。正是这宏阔的译介眼光,为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与突破传统的文艺理论框架,促进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范式的多元化格局,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作者
刘进才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3期69-73,共5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关键词
批评范式
理论资源
现代文学
中国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5
1
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论〉》。
2
胡愈之.《文学批评——其意义及方法》[J].东方杂志,.
3
胡梦华.《文艺批评概论》[J].东方杂志,.
4
G·Lanson著 黄仲苏译.《文学史方法》[J].少年中国,.
5
郭沫若:《瓦特·裴德的批评论》,《文艺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出版,第132-133页。
6
东方杂志,.
7
华林一.《安诺德文学批评原理》[J].东方杂志,.
8
东方杂志,.
9
东方杂志,.
10
东方杂志,.
同被引文献
53
1
孙玉石.
朱自清现代解诗学思想的理论资源——四谈重建中国现代解诗学思想[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2):1-36.
被引量:15
2
刘涛.
瑞恰慈与中国现代诗歌理论批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3):97-99.
被引量:2
3
萧乾.《书评与批评》.《大公报·文艺》,第142期,1935年3月10日.
4
[斯洛伐克]高利克著,陈圣生等译.《中国现代文学批弹发生史,1917-1930》.第4-5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
5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第18-19,28-35,60-86,281-285页.
6
杨振声.《了解与同情之于文艺》.《大公报·文艺》,第23期,1933年12月9日.
7
茂青.《关于创作与批评》及杨振声按语.《大公报·文艺》,第30期,1934年1月3日.
8
范存忠.《谈谈我国大学里的外国文学课程》[J].国风半月刊,1932.
9
叶公超.《欧洲文学小史》.《大公报·文学副刊》,第166期,1931年3月16日.
10
叶公超.《<美国涛抄>、<现代英美代表诗人选>》[J].新月,1929.
引证文献
1
1
季剑青.
“实际批评”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北平的学院文学批评——以叶公超、瑞恰慈为中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1):161-16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丽琴.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清华学派[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1):33-42.
被引量:3
2
刘佳慧.
朱自清的诗歌批评对瑞恰慈语义学的接受和转化[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3):30-47.
被引量:4
3
陈太胜.
现代主义的倡导:叶公超的文学批评[J]
.文化与诗学,2009(1):186-210.
被引量:2
4
冯庆.
文本理论中的诗化主体——从克里斯特娃的中国接受谈起[J]
.中国文艺评论,2019(6):31-38.
5
刘小菊,易瑛.
书评的“科学化”——谈 1930年代燕京大学外籍教授对萧乾书评理念的影响[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3,38(3):46-51.
6
曹莉.
I.A.瑞恰慈在中国的接受与意义[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3(1):194-206.
7
周蕾,何宁.
威廉·燕卜荪与中国现代主义新诗运动[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4):68-77.
1
陈方竞.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思考与追寻[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2(1):1-6.
2
如何正确理解“深刻的片面”[J]
.文艺理论研究,1989(6):96-96.
3
李家军.
感受批评:王蒙的文学批评范式[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2):78-81.
4
董国俊,汪文刚.
“文学边缘化”及文学批评之过[J]
.甘肃社会科学,2012(5):252-255.
被引量:1
5
杨明明.
转型时期俄罗斯文学的多元化格局[J]
.时代文学,2008(11):130-131.
被引量:1
6
李翠芳.
都市生存中的古典情怀——潘向黎的意义[J]
.山花,2009(1):55-61.
7
李燕,张璘.
周瘦鹃对外国小说的译介(1911-1947)[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2):128-132.
被引量:2
8
周晓燕.
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5,14(4):84-89.
9
徐薇.
接受美学是对文学的消解[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89-91.
10
胡进.
迟子建的精神原乡与作品中的文化悲歌——读《额尔古纳河右岸》[J]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2,0(4):48-51.
中州学刊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