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慢肝湿热蕴脾证病机探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慢性肝炎有着复杂的发病机理,在临床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证候类型,湿热蕴脾证是其常见的证型之一.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发现,慢肝湿热蕴脾证的病机演变涉及多个脏腑,是虚实夹杂的复杂变化,且随着病情的轻重变化而变化,现就这一问题探析如下.
作者
陈锦芳
机构地区
福建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296-297,共2页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关键词
慢性肝炎
病机
脾虚湿滞
气滞血瘀
脾肾阳虚
分类号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郭明扬.
湿热证的实验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0):476-478.
被引量:2
2
张剑,许晓东.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状态与中医辩证之关系[J]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9):1416-1417.
被引量:4
3
陈锦芳,李丹,潘晨,张月英,郑旭.
慢肝湿热蕴脾证血瘀的研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10(3):3-5.
被引量:8
4
陈锦芳.
慢性肝炎湿热蕴脾证研究概况[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1):59-60.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尹常健,李勇.
对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学的再认识[J]
.中医杂志,1993,34(7):431-433.
被引量:40
2
郭明扬.
湿热证的实验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0):476-478.
被引量:2
3
沈吉云,燕忠生.
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客观指标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1):524-526.
被引量:4
4
张俊富,崔丽安,苑淑芳.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64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30(12):15-17.
被引量:1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M].-,1993.41-45.
6
李思.中西医结合常用生化指标含义评价及答疑(三)[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48-48.
7
李思.中西医结合常用生化指标含义评价及答疑(四)[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2):105-105.
8
王际云.清热化湿益气活血治疗慢性乙肝60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5,30(6):448-448.
9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1,(9):52-52.
10
张诗军,马翠玉,陈泽雄,罗致强,马志楷,杨惠玲,郑芹.
清热利湿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患者自然杀伤细胞、自由基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5):304-305.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12
1
陈锦芳,谢蓉,马卫闽,林玉梅,周小玲,郑旭.
茵芍散对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6):352-354.
被引量:18
2
宓余强,陆小左.
慢性乙型肝炎辨证体系的研究新探[J]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99-1501.
被引量:1
3
陈锦芳,毛幸迪,姚履枫.
茵芍散对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血清HA、IV-C水平的影响[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6):7-8.
被引量:7
4
梁汝庆,郑桂芝,孔祥亮.
二妙散到四妙丸的用药规律初探[J]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337-2338.
被引量:14
5
陈琳,吕文亮,高清华,周燕萍,刘林,周慧敏.
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回顾及今后研究思路探讨[J]
.湖北中医杂志,2009,31(7):31-33.
被引量:1
6
章莹,吴承玉.
脾实证的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3):67-69.
被引量:2
7
陈锦芳.
慢性肝炎湿热蕴脾证研究概况[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1):59-60.
被引量:5
8
李向东,周孟虹,周晓燕.
病毒性肝炎中医微观辨证的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2):16-17.
9
郭尧杰.
论微观辨证[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1(4):512-516.
被引量:9
10
贺柳,谢雁鸣,支英杰,张一颖,刘艳.
基于真实世界大样本数据对老年人群联合使用双环醇和其他药物的特征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32-37.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39
1
陈锦芳,谢蓉,马卫闽,林玉梅,周小玲,郑旭.
茵芍散对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6):352-354.
被引量:18
2
陈锦芳,毛幸迪,姚履枫.
茵芍散对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血清HA、IV-C水平的影响[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6):7-8.
被引量:7
3
刘文兰.
66例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症状研究[J]
.河南中医,2004,24(12):21-23.
被引量:9
4
钱峻.
刘沈林教授治疗胃灼热经验举隅[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1):53-55.
被引量:1
5
梁卫江,张万岱,张振书,阎曦,张述平.
慢性胃病、胃癌患者TGFa和cycUnE表达与中医脾症分型的关系[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1,6(4):17-19.
被引量:1
6
杜志昌.
温中健脾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45例[J]
.中国农村医学,1995,23(9):54-54.
被引量:3
7
陈锦芳,郑春素.
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脾证患者IFN-γ及IL-10水平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2):1135-1136.
被引量:4
8
袁琳.
女童性早熟临床观察及辨证施治[J]
.江西中医药,2006,37(3):36-37.
被引量:4
9
郑春素,陈锦芳.
慢性乙肝湿热蕴脾证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的研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2):4-6.
被引量:5
10
盛国光,朱清静,徐建良,黄育华,辛伟,李晓东,黎运呈.
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医证型临床特点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1):38-40.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2
1
章莹,吴承玉.
脾实证的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3):67-69.
被引量:2
2
徐韶连,陈锦芳.
陈锦芳教授应用止嗽散经验撷英[J]
.中医药学报,2010,38(5):49-5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郭海,陈艳,何敬东,龚婕宁,魏凯峰.
贝母合剂对肺损伤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12,29(5):27-29.
被引量:2
2
姚佳音.
《普济方》脾脏门脾实证初探[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3(2):11-13.
被引量:2
3
周祎然,袁红霞.
论消化系统中的脾实证治及桂枝类方在其中的运用[J]
.吉林中医药,2022,42(4):389-393.
被引量:1
1
蔡然,卢薇.
浅谈从脾论治消渴病[J]
.四川中医,2010,28(2):16-17.
被引量:11
2
戚建军.
重用山楂、乌梅治疗小儿泄泻60例小结[J]
.甘肃中医,2000,13(2):39-40.
被引量:7
3
周芳,李萍.
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0):83-86.
被引量:21
4
李广,乔敏,岳岩岩,续海卿.
湿愈汤治疗湿阻证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3,28(6):911-912.
被引量:2
5
张涛静.
养阴清热良药——生地黄[J]
.糖尿病之友,2008(2):55-55.
6
王蓉.
中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1):38-39.
7
闫川慧,张俊龙,郭蕾.
《伤寒杂病论》方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启示[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9):2666-2669.
被引量:7
8
李瑞芹,李翠萍.
浅谈傅青主对带下病湿邪的认识[J]
.光明中医,2011,26(11):2212-2213.
被引量:4
9
张凌志.
试论糖尿病脾虚湿滞证[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71-72.
被引量:7
10
黎均铭.
辨证分型治疗肝硬化腹水80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19-20.
被引量:9
中国医药学报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