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2002年第1期290-294,共5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二级参考文献37
-
1俞伟超,张爱冰.考古学新理解论纲[J].中国社会科学,1992(6):147-166. 被引量:45
-
2杨达源.洞庭湖的演变及其整治[J].地理研究,1986,5(3):39-46. 被引量:46
-
3王会昌.一万年来白洋淀的扩张与收缩[J].地理研究,1983,2(3):8-18. 被引量:38
-
4王靖泰 汪品先.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升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地理学报,1980,35(4):300-310.
-
5杨怀仁 邱淑彰.乌鲁木齐河上游第四纪冰川与冰后期气候波动[J].地理学报,1965,31(3):194-211.
-
6黄麒.青海湖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及古气候演变的初步研究[J].科学通报,1988,33(22):1740-1744.
-
7王鹏飞.《节气顺序和我国古代气候变化》[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0,.
-
8中国科学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M]文物出版社,1963.
-
9(清)谈迁撰,汪北平.北游录[M]中华书局,1960.
-
10李居信,刘书贵.淅川柑桔生态环境与宜桔地选片评价[J]地理学报,1986(02).
共引文献1493
-
1戚方明,谢海波.“从脾治心”理论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34):71-73. 被引量:4
-
2袁广阔.考古学视野下的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21(2):123-143. 被引量:14
-
3夏如兵,严火其.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中国蚕桑业中心转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2):79-85. 被引量:3
-
4于泽泱.东汉后期“瘟疫—文学”特殊性略论[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57-61.
-
5王丹,韩中义.试论元代陕西行省的畜牧业[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20(2):91-103.
-
6郭晨阳,乔丽萍.北魏“雁臣”政策析论[J].云冈研究,2021(4):80-87.
-
7王文轩.羌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历史作用[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51-57. 被引量:2
-
8曾杰.葛仙米的分布变迁及利用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2,32(3):90-95.
-
9施尔乐.遮蔽与袒露之间——图像资料中的北朝着装形象探析[J].形象史学,2021(2):157-174.
-
10权弼成.汉代熏炉的功能考察——以海昏侯墓出土铜熏炉为例[J].形象史学,2021(1):32-42.
同被引文献127
-
1李辉.两汉时期抗御自然灾害措施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6). 被引量:5
-
2张文华.气候变迁与中国古代史中的几个问题[J].丹东师专学报,2002,24(3):33-36. 被引量:4
-
3成艾颖,余俊清,张丽莎,高春亮.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及其在湖泊沉积研究中的应用[J].盐湖研究,2010,18(2):7-13. 被引量:20
-
4王子今.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J].历史研究,1995(2):3-19. 被引量:101
-
5孟世凯.殷商时代田猎活动的性质与作用[J].历史研究,1990(4):95-104. 被引量:13
-
6张剑光,邹国慰.略论两汉疫情的特点和救灾措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3-19. 被引量:30
-
7陈业新.地震与汉代荒政[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9(3):92-95. 被引量:9
-
8王保顶.汉代灾异观略论[J].学术月刊,1997,29(5):104-108. 被引量:14
-
9高建国.灾害学概说[J].农业考古,1986(1):281-297. 被引量:14
-
10任振球.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的异常期及其天文成因[J].农业考古,1986(1):298-303.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8
-
1刘春雨.东汉三国时期的旱灾研究[J].兰台世界(下半月),2008(9):60-61. 被引量:3
-
2刘春雨.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76-78. 被引量:2
-
3刘春雨.东汉疫灾初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71-73. 被引量:5
-
4陈博.汉帝国北部边疆设立与治理——北部区城市与城市体系的考古学观察[J].边疆考古研究,2014(2):159-192.
-
5徐兆红,殷淑燕.我国秦汉时期疫灾时空特征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9):85-89. 被引量:3
-
6王威.东汉自然灾害史研究综述[J].农业灾害研究,2019,9(2):53-56.
-
7郭姝雯,余芳艳,王哲,何志兴,尚发美,谢曼平.西藏色林错沉积物介壳同位素重建的2000年以来气候变化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3,43(1):83-94. 被引量:3
-
8罗启龙.走马楼西汉简中的经济作物管理[J].中州学刊,2024(2):141-150.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尚平,魏明孔.2008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2):130-138.
-
2靳进.东汉安帝时期的边疆危机[J].襄樊学院学报,2010,31(3):82-88. 被引量:2
-
3丁文广,刘敏.甘肃历史时期干旱、饥荒和虫害相关性研究及应对策略建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3):113-117. 被引量:4
-
4席格.庄子身体审美观与魏晋时期的身体美[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5):21-25. 被引量:1
-
5徐兆红,殷淑燕.我国秦汉时期疫灾时空特征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6,28(9):85-89. 被引量:3
-
6王学军.大傩礼与东汉疫病流行及其文学影响[J].文化遗产,2017(4):119-131. 被引量:3
-
7哈雁翔,王晓鹏,张磊,刘清泉.基于秦汉医学浅述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J].北京中医药,2018,37(1):8-10. 被引量:3
-
8杨斯棋,邢潇月,董卫华,李帅朋,詹智成,王全意,杨鹏,张奕.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对气象因子的时空响应[J].地理学报,2018,73(3):460-473. 被引量:22
-
9文姚丽.中国传统救荒思想的哲学渊源——天人合一思想[J].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11(1):88-98. 被引量:1
-
10袁延胜.东汉“大疫”与人口[J].青海民族研究,2020,31(3):8-13. 被引量:2
-
1李长看.蝗灾的综合治理及资源开发[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2):40-42. 被引量:13
-
2黄志农,张玉烛,刘勇.湖南水稻三大害虫致灾原因与防治策略[J].作物研究,2006,20(4):315-317. 被引量:16
-
3陆厚祥,成洪.农业环境灾害特点及防治对策初探[J].减灾与发展,1997(2):30-32.
-
4刘丹红,高波,吴雪芹.水稻条纹叶枯病致灾原因及控害技术的研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8):75-75. 被引量:1
-
5卜凤贤.周秦两汉农业灾害系统的要素构成[J].农业考古,2004(1):228-232. 被引量:3
-
6杨振红.两汉时期铁犁和牛耕的推广[J].农业考古,1988(1):166-173. 被引量:12
-
7严宝文,包忠谟,李靖.农业环境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浅议[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0,17(4):17-19. 被引量:1
-
8李修松.两汉时期淮河流域农业生产述论[J].农业考古,1999(1):78-85. 被引量:4
-
9陈正洪,杨红青,倪国裕.湖北省1991/1992柑桔大冻调研报告[J].中国农业气象,1994,15(5):45-48. 被引量:7
-
10黄小燕,郁家成,王华.江淮地区涝渍灾害特点、成因和防治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46-548.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