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文化在我国文化地带中的地位──祝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一周年
被引量:1
出处
《农业考古》
2002年第1期58-62,共5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3
-
1见张氏著:《岭南文化之源珠江来》。一文,《岭南考古论文集》31-36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
-
2见张氏著:《东海走廊》,见《人类学论文集》2,中山大学出版社版,1987年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编。76—87页。
-
3见容观琼:《从交叉科学时代看岭南地区考古研究》(见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编《岭南考古论文集》Ⅰ,28—30页。)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周大鸣,马露霞.跨学科的魅力:百年疍民研究的人类学意义[J].民俗研究,2021(2):88-96. 被引量:2
-
2娄贵品.“西南研究”与中国边疆学构筑——以《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边疆学系组织计划纲要》为中心的考察[J].思想战线,2011,37(2):141-142. 被引量:2
-
3周大鸣.学科恢复以来的人类学研究--基于对中大人类学系博士论文的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3(1):25-34. 被引量:4
-
4凌雅燕,杨海晨.我国高校体育人类学课程设置的初步构想——基于中山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人类学专业课程的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9):88-94. 被引量:2
-
5王传.华南学派史学理论溯源[J].文史哲,2018(5):23-37. 被引量:7
-
6李华,倪卓.民族地区高校《人类学》课程建设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196-197. 被引量:1
-
7周大鸣.瑶族人类学研究的学术传统与延续[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1):168-173.
-
8周大鸣.人类学的应用研究与中国学派建设[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4):1-8. 被引量:5
-
9张继焦,吴玥.当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和三个意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70-182. 被引量:4
-
10林丹.从“世界人类学”中构建中国人类学[J].社会学评论,2022,10(3):28-42. 被引量:1
-
1曾昭璇.珠江文化在我国文化地带中的地位[J].岭南文史,2001(4):1-5. 被引量:4
-
2李芳,宋立.国学大师南怀瑾及其“南学”浅说[J].科技致富向导,2014,0(24):289-289.
-
3陈昆岩.对加强乡镇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群文天地,2009(7):35-36.
-
4王可.学界新论:封开为岭南文化发祥地[J].学术研究,2004(11):144-144.
-
5邓辉.广东云浮南江流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及利用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42-44. 被引量:3
-
6李富胜.建设海疆文化长廊的实践与思考[J].发展论坛,2001(2):36-38.
-
7陈立旭.“文化研究”中的“文化”[J].文化艺术研究,2008,1(1):49-56. 被引量:1
-
8司徒尚纪.建立“岭南学” 繁荣岭南文化[J].岭南文史,1995(2):1-1. 被引量:3
-
9荆楚文库(全1372种)[J].艺术评论,2017(1).
-
10韩国“70后”留学生把家“搬”到海南学汉语[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3(10):154-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