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9-62,65,共5页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共引文献36
-
1赖祥伟,路晨.合作教学法之适宜性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55-156. 被引量:2
-
2黄艳苹,李玲,雷良忻.性别配对与奖励结构对中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07(Z2):93-97. 被引量:1
-
3陈尧坤,刘翔平.论社会技能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J].教育研究,1995,16(8):48-52. 被引量:9
-
4庞维国,程学超.9-16岁儿童的合作倾向与合作意图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1):31-35. 被引量:26
-
5张丽玲.两难问题儿童对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4):25-29. 被引量:10
-
6王丽,王庭照.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11):51-53. 被引量:19
-
7赵章留,王树华.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合作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3):37-43. 被引量:7
-
8李英霞,赵章留.青少年合作策略的发展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08,10(3):112-115. 被引量:2
-
9范会勇,杨新国,张进辅.均匀设计在心理实验中的应用探讨[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233-239. 被引量:5
-
10喻小琴,李少梅.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类型探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23(12):12-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09
-
1刘恩允.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调查分析与教育建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4(4):93-97. 被引量:6
-
2张莉.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1):26-32. 被引量:31
-
3李晓东.关于目标结构对6——9岁儿童合作与竞争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1,14(2):33-37. 被引量:14
-
4李福芹,叶文君,陈丽.移情训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4,17(3):150-154. 被引量:17
-
5孙红日.价值取向对个体合作行为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01,16(2):24-25. 被引量:2
-
6何贵兵.动态两难对策中信息反馈方式对合作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27(4):876-880. 被引量:16
-
7谢晓非,陈曦.合作意识的认知成份分析[J].心理科学,2002,25(3):314-317. 被引量:17
-
8谢晓非,孔瑞芬,陈曦,阎学煌.儿童合作倾向与家长价值观[J].心理科学,2000,23(6):699-702. 被引量:17
-
9王登峰,崔红.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与QZPS-SF)的常模[J].心理学探新,2004,24(4):43-51. 被引量:54
-
10陈琴.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4):14-18.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18
-
1韦小满,焦青,金星,赵玉兰,宋戈,程文捷,于永思,陈林.弱智学生合作与分享行为的干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11):3-6. 被引量:6
-
2廖全明,郑涌.不同训练方法对小学生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6):1351-1355. 被引量:5
-
3陈洲,郑雪艳.4~6岁儿童合作能力培养研究述评[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0(7):56-58. 被引量:1
-
4王娜.中国人人格特质结构对合作的影响机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2):92-97. 被引量:13
-
5王海峰.血脂康对西藏高原地区高脂血症患者治疗分析[J].西藏医药,2000,21(2):12-13. 被引量:1
-
6乐云,马亮,符勇,周舜尧,段运峰.建设项目管理者心理资本影响项目管理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2,10(8):17-21. 被引量:2
-
7王秀丽,刘电芝.培养大学生合作行为的可行性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2,33(4):112-116.
-
8王磊.大学生合作倾向性的培养策略[J].现代交际,2013(2):243-243.
-
9孙继德,周舜尧.建设项目管理者心理资本、合作行为对项目管理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4,36(3):55-59. 被引量:4
-
10李静.幼儿同伴合作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区教学,2015,0(1):108-10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0
-
1张姝玥,范紫荆,何玉梅,苏嘉韵,张诗雨,薛宏.善良人格对社会排斥的纵向影响[J].社区心理学研究,2024(1):3-17.
-
2寇文镕.血脂康基础与临床研究现况概述[J].中国处方药,2005,4(7):62-67. 被引量:17
-
3刘盛敏.智能不足儿童拾垃圾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2):9-12. 被引量:4
-
4金星,韦小满.培智学校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0):26-31. 被引量:9
-
5蒋仕菁,冯维.近年来国内亲社会行为研究的特点及展望[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1):107-110. 被引量:2
-
6廉富蕊,丁芳.两种训练方法对幼儿在园欺负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2,32(2):160-165. 被引量:2
-
7王娜,李晓曼.不公平分配中关系对公平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2):239-244. 被引量:3
-
8王娜,李源.组织成员间心理契约的违背对合作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4):90-93.
-
9冯勇,郭筱琳,艾山江.吾买尔.维汉幼儿分享行为对比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6):40-41.
-
10赵晓翀,李祖娴.孝道研究的新视角——分享行为[J].改革与开放,2015(12):117-118.
-
1杨启亮.基础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基础[J].基础教育论坛,2012,0(6Z):42-43.
-
2冯玉泉,曹文霞.充分认识互信互动在教学中的作用[J].神州,2013(35):79-79.
-
3李景波.学校管理中的“无为而治”[J].吉林教育(综合),2014(7):30-30.
-
4谢雅琴.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5,0(4):55-57.
-
5唐协辉.修身养性的几招[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6,0(10):44-44.
-
6朱德峰.做好演示实验 提高课堂效益[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09(9):55-56.
-
7林月.学生“动”了 课堂“活”了[J].广西教育,2010(22):58-59.
-
8Isabel Oakeshott,何小玲(译注).英国官员求助孔子提高教育水平[J].大学英语,2009(5):36-37.
-
9温儒敏.课改要“从长计议”[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0(6):13-18.
-
10Knight writer[J].天天爱英语,201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