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
8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on Educ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网络的基本特征出发 ,分析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并指出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在看到网络对教育产生消极作用的同时 ,更要看到它对提高教育质量 。
作者
施丽红
机构地区
重庆教育学院教育干部培训系
出处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8-241,共4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网络
教育
影响
分类号
G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8
1
叶平.
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教育景观[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9(7):19-24.
被引量:15
2
2000年全球网民将愈两亿[N].安徽日报,2000-02-15(4).
3
熊绍辉.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0-01-05.
4
姜岩.第四次毁体冲击波[N].中国教育报,1998-11-29(1).
5
金吾伦.望未来-信息高速公路通向新社会[M].武流出版社,1998年版,p.102.
6
皮埃尔·勒鲁.论平等[M].商务印书馆,1996.p.255.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学会生存[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6.
8
阿德勒.理解人生[M].贵州人民出版社,p.20.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8..
2
叶平.新世纪的钥匙[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3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知识经济研究文选(内部资料)[M].,1998..
4
拉塞克.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27
1
施丽红,吴成国.
网络对师生交往的影响分析[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3):105-107.
2
陈笃钦.
“塞伯空间”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2):24-26.
3
余文森.
试论教学的开放性[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9):42-44.
被引量:14
4
林存华.
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从“隔离”到“融通”[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0):1-5.
被引量:27
5
刘延陵.
高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网络文化的策略[J]
.常熟高专学报,2004,18(6):65-66.
6
金秀丽.
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及挑战[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68-69.
被引量:5
7
宋德如.
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其教育干预[J]
.青年研究,2000(11):6-11.
被引量:72
8
王攀峰.
生活认识论及其对现代教学论研究的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9):50-54.
被引量:7
9
王玲,周小虎.
后现代教育思想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5):20-23.
被引量:16
10
朱培森.
思想之新与行动之真——兼议新课程下若干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与实践[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4):1-11.
同被引文献
26
1
李艳娜.
试论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50-52.
被引量:6
2
吴康宁.
教育的社会功能诸论述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5(3):77-84.
被引量:19
3
蒋东兴,张继才,罗念龙.
高校网络教学现状与对策[J]
.计算机教育,2004(9):44-46.
被引量:84
4
黄志强.
课程整合与创新人才培养[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5(1):23-25.
被引量:3
5
张艳茹,甘婷.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5(1):31-32.
被引量:1
6
陈大寅.
论网络教育的特点与存在问题[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8(3):41-43.
被引量:3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0.
8
王建文.
论高校网络教学[J]
.湖南社会科学,2007(4):172-174.
被引量:4
9
邱成功,张玫.
网络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科技信息,2007(30):134-134.
被引量:4
10
杜桂丽,王生,刘旺,谢芬.
基于网络平台建设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基于网络平台建设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中华文化论坛,2013(12):179-18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8
1
史智平.
对高校网络教育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08(24).
被引量:3
2
黄志强.
课程整合与创新人才培养[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5(1):23-25.
被引量:3
3
金月锋.
学生上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5):53-55.
被引量:1
4
莫蕾钰.
高等院校中网络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渗透和替代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0-133.
被引量:3
5
侯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网络教学实践——“拼音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0):66-68.
6
陈蜜娜.
从学校地位和核心功能看网络时代下的“学校消亡论”[J]
.决策与信息,2016(11):259-260.
7
秦玉娜.
互联网对于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意义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7):40-41.
被引量:3
8
黄华彩.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浅析[J]
.宜春学院学报,2003,25(4):53-5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邓显波,仝杏花.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兼谈高校校园网建设[J]
.传承,2008(12):64-65.
被引量:2
2
余小爱.
主题学习模式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7(1):66-68.
被引量:1
3
曾振华.
广西高校就业指导网络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
.广西教育,2009(18):30-31.
4
刘春年,万晓.
江西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竞争优势分析——基于波特竞争理论[J]
.现代情报,2011,31(4):15-19.
5
侯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网络教学实践——“拼音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0):66-68.
6
时国平,张勋友,许卫兵,钱叶册.
电工电子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研究[J]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6):129-130.
被引量:1
7
沈晔.
网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10-12.
被引量:1
8
杨斌,李瑞洁,盖微微.
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
.黑河学刊,2013(7):188-190.
被引量:3
9
吴建忠.
让信息技术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阶梯[J]
.才智,2010,0(34):186-186.
10
闻天铭.
近十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研究述评[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9(3):63-67.
1
丁伟.
浅淡情感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5):87-87.
被引量:2
2
张晶.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7).
3
张启贤,李树恩.
学校管理中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J]
.职教论坛,2002,18(7):50-50.
4
祝梅.
试析经济全球化对素质教育的影响[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78-80.
5
王康英.
浅议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利弊和对策[J]
.信息教研周刊,2013(3):17-17.
6
刘学柱.
教学评价必须重视正确的导向[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14,0(11):34-34.
7
董国喜.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班风建设[J]
.知识窗(教师版),2015(18):41-41.
8
任海涛.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35-35.
9
董丽,楚玉忠,潘成.
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39-40.
被引量:5
10
李长青.
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J]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1997(4):41-42.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