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
14
The new research findings in etiology of keloid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参与因素众多,目前并未完全清楚,本文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及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等方面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报告和分析,希望能为下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一些启示。
作者
林新瑜
罗旭松
机构地区
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外科
出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75-476,共2页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发病机制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因子
成纤维细胞活性
综述
分类号
R619.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28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2
1
徐少骏,王志刚,鲍卫汉.
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对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的反应[J]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1):23-25.
被引量:18
2
鲍卫汉,徐少骏,王志刚,关宝祥.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原位表达研究[J]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6):407-409.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鲍卫汉,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5年,11卷,368页
2
程违,免疫生理学,1993年,194页
3
Sun W H,Cancer Res,1992年,52卷,5412页
4
鲍卫汉,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5年,11卷,368页
5
卢圣栋,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1993年,229页
共引文献
28
1
王珏.
注射康尼克通-A治疗瘢痕增生的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03,7(6):511-512.
2
陈海蓉,吴延芳.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研究进展[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5):465-467.
被引量:4
3
潘博,郄淑燕,蔡景龙,王春美,庄洪兴.
病理性瘢痕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9):672-674.
4
徐少骏.
成纤维细胞接触性和密度抑制特性对异常瘢痕形成的意义[J]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5(6):269-271.
被引量:1
5
张刚,罗少军,汤少明,梁杰,左强.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中国医师杂志,2005,7(3):292-293.
被引量:5
6
赵永健.
病理性瘢痕形成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2005,27(5):380-381.
被引量:3
7
余艳,王玮蓁.
成纤维细胞与瘢痕的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2):55-56.
被引量:4
8
乔薇,陈东明,秦荣生,赵霞.
巢蛋白在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5):389-391.
被引量:3
9
张刚,罗少军,汤少明,梁杰,左强.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J]
.广东医学,2006,27(12):1811-1812.
被引量:9
10
徐少骏,滕建英,谢菁,吴艾竞,陈东明,鲍卫汉.
细胞信号传导在激素和干扰素诱导的增殖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中的作用[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8,24(1):46-4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8
1
林贵山,程惠华,陈锦华.
瘢痕疙瘩手术加放射治疗复发因素分析[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3):219-221.
被引量:4
2
武俊芳,杨廷桐,汪艳丽.
MMP-2/TIMP-2在良性和恶性葡萄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5,22(2):94-96.
被引量:5
3
林军,钱云良.
瘢痕的临床评价与治疗[J]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2):107-109.
被引量:17
4
周晓娟,任若梅,张洪,李平.
瘢痕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J]
.华西医学,2005,20(2):323-324.
被引量:7
5
李荟元.
血液供应与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关系[J]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5):526-529.
被引量:5
6
杨松林,何清濂,林子豪,王肖鹏.
瘢痕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的实验研究[J]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12(1):2-5.
被引量:24
7
程光惠,王柯,姜德福,吕俊峰.
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1):78-79.
被引量:9
8
付小兵,程飚.
病理性瘢痕治疗现状与展望[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2):146-149.
被引量:31
9
刘海兵,唐丹,曹海燕,李奎成.
温哥华瘢痕量表的信度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40-242.
被引量:284
10
程光惠,姜德福,韩东梅,王彦琦.
手术联合术后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3):274-274.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4
1
李晓丹,刘伟.
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进展[J]
.江西医药,2013,48(5):462-464.
被引量:8
2
林贵山,程惠华,陈锦华.
瘢痕疙瘩手术加放射治疗复发因素分析[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3):219-221.
被引量:4
3
林高娟,刘陶文.
术后即时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73例[J]
.肿瘤学杂志,2005,11(4):296-297.
被引量:3
4
林贵山,程惠华,陈锦华.
瘢痕疙瘩手术加放射治疗复发因素分析[J]
.福州总医院学报,2006,13(2):98-100.
被引量:1
5
余文林,杨力,曾东,曾海玲,孙瑞霞.
康宁克通A对增生性瘢痕色度值的影响[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5):354-356.
6
翟慧娟,杨廷桐.
胎儿皮肤β1整合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的意义[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11):708-710.
被引量:2
7
王福波,余安胜,曹艳杰.
桃仁涂膜剂抗人源移植裸鼠肥厚性瘢痕的靶点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6):1221-1224.
被引量:10
8
席建元,禤国维,韩凌.
田积颗粒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26(5):330-331.
9
王艺颖,敬梁渝,杨文华.
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瘢痕疙瘩163例疗效观察[J]
.西南军医,2010,12(5):880-881.
被引量:4
10
李昊,马欣.
氟尿嘧啶联合电子线束照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疗效观察[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8):769-7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李晓丹,刘伟.
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进展[J]
.江西医药,2013,48(5):462-464.
被引量:8
2
林高娟,刘陶文.
术后即时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73例[J]
.肿瘤学杂志,2005,11(4):296-297.
被引量:3
3
任树云,张七一,王志清,王彦青.
^(192)铱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05,34(9):781-782.
4
张一卓.
三种方法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4):641-642.
被引量:4
5
曹毅,郭建辉,陶茂灿.
中药制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96-97.
被引量:12
6
魏菊萍,章杰,吴浩源,李文芳,张小华,杨红华,刘伟.
手术切除结合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30例疗效分析[J]
.江西医药,2007,42(12):1092-1095.
被引量:3
7
魏明,张克勤,林高娟.
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1):5135-5136.
8
孙春凤,黄国平,陈克平.
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结构和功能[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3):330-332.
被引量:14
9
以敏,邓家刚,郝二伟,叶星江,王进声,杜正彩.
桃仁提取物对不同病因所致大鼠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J]
.中草药,2013,44(7):858-862.
被引量:42
10
Shengyan Xi,Linchao Qian,Haiying Tong,Lifeng Yue,Hui Zhao,Dawei Wang,Dawei Lu,Pengcheng Li,Xinrong Wang.
Toxicity and clinical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Taoren(Semen Persicae) based o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33(2):272-279.
被引量:7
1
李忠廉,崔云峰,陈凌,崔乃强.
良性胆管狭窄病变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活性[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8,14(3):257-259.
被引量:3
2
罗旭松,林新瑜,向雪岑,岑英.
瘢痕疙瘩治疗研究的新进展[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9(2):121-123.
被引量:25
3
刘爱旗,夏璐.
CCK-8法与MTT法检测兔成纤维细胞活性的比较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2-13.
被引量:21
4
林新瑜,罗旭松.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J]
.医学科技,2001(3):50-51.
5
王雪艳,匡洪宇.
糖尿病与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6):694-694.
被引量:6
6
刘张红,程锦国.
温莪术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_1、α-SMA、COLⅠ表达的影响[J]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9):669-670.
被引量:11
7
潘登,廖立新.
羟基喜树碱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9):26-28.
被引量:10
8
许阳,吴迪,骆丹,陈斌,薛筑云.
强脉冲光照射对皮肤成纤维细胞活性及其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2):740-742.
被引量:4
9
刘德伍,李国辉,刘德明.
粉防己碱对瘢痕成纤维细胞活性功能的影响[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8(4):201-204.
被引量:4
10
陈骥扬,张华彬,宋保强,孙东原,周靖宇,鲁开化.
封闭端粒酶活性基因治疗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6,27(8):1231-1233.
被引量:1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