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超文本:意义与阐释的敞开
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1-52,共2页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1郭丽云,刘庆丽.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观念的更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8(4):63-65. 被引量:5
-
2王平文.谈编辑的主体意识与非个性化角色意识[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1(4):38-39.
-
3丁朝虹.互文性、超文本与阐释观[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53-54. 被引量:1
-
4刘晗.超阅读:理念及其悖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55-57. 被引量:2
-
5向菁.OCLC与Google交换数据链接数字图书到WorldCat[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8(6):16-16.
-
6赵英,党跃武.组织Web资源的新的标识语言——XML[J].图书馆杂志,2000,19(9):22-25. 被引量:7
-
7李伟.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特色功能解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5):121-123. 被引量:2
-
8郭芳.蕴涵在超文本中的互文性[J].知识经济,2009(5):169-169.
-
9李定,聂中庆.试论辞书的超文本追求[J].辞书研究,2003(2):49-56. 被引量:2
-
10刘忠华.试论网络阅读的特点[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3(2):72-73. 被引量: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