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源精神
被引量:5
On Anyuan Spirit
出处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3-6,共4页
Journal of Pingxiang College
同被引文献21
-
1刘建民.安源精神简论[J].江西社会科学,1997,17(10):60-61. 被引量:3
-
2邓文元.校本人事管理中的教师职业倦怠和“庸人集团”[J].大学教育科学,2006(2):70-72. 被引量:2
-
3彭香萍.大学生心理危机及自救策略[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131-133. 被引量:17
-
4戴新利.学校管理者应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4):138-139. 被引量:1
-
5唐敏.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应对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5):67-70. 被引量:4
-
6陈策.萍乡市农村普通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与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2):30-34. 被引量:3
-
7刘云柏.管理哲学导论,1987.
-
8余伯流.秋收起义的三大亮点与毛泽东的卓越贡献——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5):1-8. 被引量:1
-
9裴宜理.重拾中国革命[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5):21-31. 被引量:25
-
10李江源,费从军.试论安源在我国革命史上的地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4):80-8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5
-
1李莉,胡江,李蕾.安源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4):87-92.
-
2周云华,彭香萍.安源精神视野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对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1):62-65. 被引量:1
-
3陈永国.安源精神的多维探索[J].萍乡学院学报,2021,38(1):1-5. 被引量:5
-
4陈林辉,陈永国,邱晓辉.论安源精神的理论内核[J].萍乡学院学报,2021,38(5):14-17. 被引量:2
-
5苗体君.试析刘少奇对安源精神的培育与构建[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39(1):56-62.
二级引证文献8
-
1苏全有,李萌.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8(4):30-33.
-
2徐隽.职业倦怠:教师积极教育行为的障碍[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20-22. 被引量:21
-
3罗红霞,罗娜.安源红色歌谣的艺术特色与时代价值[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3):93-96. 被引量:1
-
4孙步忠,汪文琪,曾咏梅.安源精神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引领和实践创新[J].商展经济,2022(5):147-149.
-
5苗体君.试析刘少奇对安源精神的培育与构建[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39(1):56-62.
-
6陈林辉,邱晓辉.论安源精神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J].新余学院学报,2022,27(3):48-53.
-
7杨勇.安源精神的生成逻辑、主要内涵和人学意蕴[J].萍乡学院学报,2022,39(5):1-6.
-
8邱晓辉,陈林辉,廖镇宇.安源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育人向度与实践进路[J].萍乡学院学报,2024,41(2):85-90.
-
1孙正风,刘云华.论安源精神及其内涵[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3(9):10-13. 被引量:7
-
2徐勇.安源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当代江西,2014,0(11):31-31.
-
3李江源,洪梅.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与发展[J].当代江西,2007,0(9):30-32.
-
4卢秋田.弘扬万隆会议精神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J].求是,2005(8):57-59. 被引量:1
-
5张波,汪慧.共青团组织创立与当代青年的使命[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2,30(2):8-12.
-
6孙志明.论“两个务必”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15(1):3-6.
-
7闫翃,钟潜,廖宏斌,田镜.民进优良传统时代价值的目标指向初探[J].民主,2015,0(11):17-19.
-
8范守信,许广亮.解读毛泽东心目中的知识分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6):4-14. 被引量:2
-
9沈建中.张闻天与《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J].上海党史与党建,1995(6):42-44. 被引量:2
-
10许嘉璐.沿着前人的足迹[J].民主,2001,0(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