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原道》篇看刘勰的文学起源理论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刘勰认为文学起源于“道”。而学术界对“道”的含义多失其解。本文认为 ,刘勰所说的“道”含义先后不同 ,首段指自然之道 ,二段和三段前半指神道 ,三段后半指社会政治之道。刘勰的文学起源理论是 :文学起源于圣人上秉天意、下合自然创作的《六经》 ,而《六经》同时又阐发了封建社会政治体制、人伦道德的合理性。
作者
徐正英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3-95,共3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文学起源
神道
自然之道
社会政治之道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379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3
1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上册第8页.
2
张少康:《文心雕龙新探》[M].24页,济南:齐鲁书杜,1987.
3
.《老子》十四章[M].,..
4
如《老子》-章云:"(道)为万物之母."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等.
5
.《老子》二十五章[M].,..
6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93页.
7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M].48~4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8
.《论语·子罕》[M].,..
9
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纪昀眉批》[M].23页,北京:中华书局,1957.
10
陆侃如 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M].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96页.
共引文献
379
1
柳正权.
试析中国封建社会形态中的法律原罪[J]
.法学评论,2004,22(4):122-126.
被引量:2
2
蒋振华.
《庄子》寓言的双重承负[J]
.中州学刊,2004(4):154-156.
被引量:1
3
李建中.
反(返)者道之动——古代文论研究的文化人类学视野[J]
.文学评论,2004(4):30-36.
被引量:5
4
孙书杰.
“吃文”是“飞白”辞格吗——与郑子瑜先生商榷[J]
.修辞学习,2003(2):46-47.
5
彭裕商.
西周金文中的“贾”[J]
.考古,2003(2):57-61.
被引量:17
6
孟古托力,王孝华.
金朝儒家民族观探微——金以前儒家民族观发展的历史轨迹[J]
.北方文物,2004(3):68-80.
被引量:5
7
曹文彪.
人文学科的本性及其科技化变异[J]
.学术研究,2003(7):33-39.
被引量:7
8
于民雄.
从巫术到哲学:《易传》对《易经》的突破[J]
.贵州社会科学,2004(6):58-60.
被引量:3
9
陈恩惠.
论五行观念对中国画传统色彩观的影响[J]
.美术观察,2004(10):92-93.
被引量:2
10
成中英,郭桥.
儒家和道家的本体论[J]
.人文杂志,2004(6):1-6.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4
1
普慧.
《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J]
.文史哲,1997(5):55-59.
被引量:20
2
陶礼天.
《文心雕龙》与六朝审美心物观[J]
.文艺研究,1997(4):69-76.
被引量:1
3
张少康.文心雕龙新探[M].济南:齐鲁书社,1987.
4
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5
王运熙 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
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7
苟悦.汉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2..
8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9
陈良运.《文心雕龙》与《淮南子》[J]文史哲,2000(03).
10
詹锳.刘勰与《文心雕龙》[M]中华书局,1980.
引证文献
3
1
杨鸽君.
《文心雕龙》之“五经”[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11):23-25.
2
何志钧.
论《原道》之“道”[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12-14.
3
张立克.
试论《文心雕龙·原道》篇中“道”的意蕴[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4):139-1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孙晨晨.
《文心雕龙》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热点展望--基于CNKI核心论文的可视化分析[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4,40(5):123-132.
1
吴维中.
鲁迅小说起源理论的文化批判意义[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5(1):99-103.
2
杜勍妹.
陶渊明诗中的含蓄美[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S1):169-169.
被引量:1
3
帅盛.
论人的天性与文学艺术的起源——对亚里士多德诗艺起源理论的另类阐发[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22(2):47-53.
被引量:1
4
冯明涛.
颠覆:琵琶-反奏新曲——论《儒林外史》中两对妇女形象[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6):3-3.
5
叶云.
传统:弃而不离的坚守——谈余华80年代小说创作中理想生活的建构[J]
.柳州师专学报,2008,23(1):41-45.
6
刘尊明.
重新审视与界说“词起源于民间”说的[J]
.文学评论,1993(1):68-78.
被引量:2
7
李英杰.
多多或诗歌的品格[J]
.诗林,2005,0(3):125-126.
8
陈仑.
梁山排座次是个装神弄鬼的阳谋[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8):46-47.
9
张首滨.
菩提树下说鸟(组诗)[J]
.椰城,2016,0(2):62-63.
10
王镜轮.
东坡情话[J]
.社区,2008(20):11-11.
甘肃社会科学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