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条码与信息系统》
2002年第3期6-8,共3页
Bar Code & Information System
同被引文献4
-
1王剑,张楠,张亚晶.GS1标准体系和HIBC编码标准及其应用[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9(6):54-57. 被引量:14
-
2杨桂玲,叶雪珠,袁玉伟,张志恒.欧盟食品标识法规管理现状及对我国食品标识体系的建议[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5):128-131. 被引量:6
-
3杜伟.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46-12847. 被引量:5
-
4张成海.物联网对象编码标识体系分析[J].条码与信息系统,2011(5):20-22. 被引量:2
-
1张成海.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J].条码与信息系统,2002(5):20-21.
-
2舒辉.影响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四大问题[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5):37-38. 被引量:8
-
3李素彩.现代物流与信息标识标准化(续)[J].条码与信息系统,2002(4):20-22.
-
4陈天圆.组织机构代码在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中的基本作用[J].科技创业家,2012(23):145-145.
-
5铁路产品标识代码发布公告[J].铁道技术监督,2009(3):61-63.
-
6刘伟.“信用杭州”建设加速度[J].杭州,2014(12):31-32.
-
7一种产品停止生产后能否将其标识代码分配给其他的产品使用呢?[J].条码与信息系统,2015,0(5):47-47.
-
8孔洪亮,李建辉.现代物流 条码先行——ANCC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条码与信息系统,2003(5):4-7.
-
9侯锐,王晓晶.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进程[J].管理观察,2004,0(4):34-35.
-
10姚正强.组织机构代码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初探[J].管理观察,2009(22):12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