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库拉索芦荟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美国库拉索芦荟的茎段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诱导、增殖培养以MS+6-BA4.0mg/L(单位下同)+IBA0.04为最佳;生根壮苗阶段用MS+IBA2.0-3.0+活性炭0.3%效果最佳。上述培养基均加琼脂0.7%,蔗糖3%。生根培养30d左右,即可移至沙床,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作者
雷呈
孙天洲
孙廷
杨玉珍
机构地区
河南省南阳农校植物组织培养中心
出处
《长江蔬菜》
2002年第C00期105-106,共2页
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
关键词
库拉索芦荟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培养因子
分类号
S567.23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11
1
李德森,孙涛.
星球和鸾凤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5):475-475.
被引量:3
2
袁海英,廖康,潘俨.
芦荟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1,24(2):54-57.
被引量:2
3
韩磊,汪旭东,吴先军,张红宇.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种子,2005,24(1):38-43.
被引量:36
4
李琳,钟昌松,周香,王万军.
活性炭在库拉索芦荟(Aloe vera)的组织培养中的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1):105-107.
被引量:10
5
聂桂华,周可范,董秀华,张村.
山药的研究概况[J]
.中草药,1993,24(3):158-160.
被引量:49
6
陈菲,李黎,宫伟.
植物组织培养的防褐化探讨[J]
.北方园艺,2005(2):69-69.
被引量:59
7
邓小梅,奚如春,符树根,蔡祖国.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现象的研究进展[J]
.江西林业科技,2004,32(6):33-36.
被引量:22
8
陈惠娟.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产生机理及克服措施[J]
.植物保护,2005,31(2):79-82.
被引量:52
9
朴泰浩,安基哲,金今松,张松子,金永日.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4,13(1):45-46.
被引量:13
10
朴泰浩,赵成顺,安基哲,尹昌连,金永日.
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改进[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4,13(4):44-4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龙文兴,杨小波,戚美英,李东海,郭涛.
芦荟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1):70-74.
被引量:5
2
尧俊英,刘苏萌,冯昕,薛建平.
山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9):51-53.
被引量:11
3
王敏.
芦荟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0(4):13-15.
被引量:7
4
陈拉,王慧春.
芦荟组织培养中褐化和污染的防治研究现状[J]
.青海草业,2019,28(3):36-38.
被引量:1
5
王少翠,杜欢欢,戴希尧,刘婕,李占台,任喜波.
我国多肉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7):25-2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丁婷,马庆,项艳.
红景天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细胞悬浮培养[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224-227.
被引量:5
2
王敏.
芦荟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0(4):13-15.
被引量:7
3
唐虹,吴佳丽,张领,陈子霖.
不同基质对牛尾山药组培苗薯块质量及生长的影响[J]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9):26-27.
被引量:2
4
李慧.
黄瓜新品种宁运3号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63-2564.
被引量:1
5
牛亚玲,董健.
芦荟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7-20958.
被引量:2
6
苗利娟,韩锁义,张新友,黄冰艳,汤丰收,董文召,王素霞.
怀山药茎尖脱毒培养与茎段增殖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1):123-125.
被引量:11
7
廖容.
美国芦荟组织培养研究[J]
.现代园艺,2012,35(11):3-4.
被引量:2
8
彭广霖,姜宁,潘仕梅,张志芬,史淑一.
大花萱草的花梗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03-9205.
被引量:9
9
程天航,马玉心,陈实,吴晓东.
水果兰组织再生体系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60-10761.
被引量:1
10
李朝炜,姚彬,王琳珊,黄亚辉.
薯蓣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43-12344.
被引量:1
1
冷肖荀,王青华.
外植体和培养因子对百合不定芽诱导的影响[J]
.河北林业科技,2000(1):1-2.
被引量:5
2
邓向东,耿玉轩,路子显,谷爱秋,朱保葛.
外植体和培养因子对哈密瓜不定芽诱导的影响[J]
.园艺学报,1996,23(1):57-61.
被引量:34
3
吴洪生,许钟明.
美国库拉索芦荟的功用及栽培技术[J]
.当代农业,2000(6):4-6.
4
于冬梅,胡文玉,王关林.
基因型和培养因子对诱导草莓叶片再生芽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8,29(2):138-143.
被引量:39
5
陈瑞敏,蔡文光.
培养条件对阿米卡星体外抗菌作用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16,33(9):87-87.
6
王会艳,潘存岩.
培养因子对葡萄茎尖丛生芽诱导的影响初探[J]
.北方园艺,2000(3):21-22.
被引量:1
7
赵建萍,柏新付,蒋小满,毕可华.
培养因子对艾西丝南瓜芽增殖及不定根形成的影响[J]
.植物学通报,2000,17(1):84-86.
被引量:10
8
杨仕品,钟霈霖,乔荣.
不同培养因子对草莓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9):30-32.
被引量:3
9
刘会超,刘磊,贾文庆,白志川.
牡丹品种洛阳红未成熟胚的培养和植株再生[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3):617-619.
被引量:4
10
柏新富,赵建萍,孙红梅,刘江淑,苏丽.
厚皮甜瓜试管苗生根技术研究[J]
.中国西瓜甜瓜,2001(3):14-16.
被引量:7
长江蔬菜
2002年 第C0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