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的地名,蕴含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它不仅表现在地名(词)的词义上,也反映在地名字的音读上。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有的地名字按普通话标准音来读,就会造成误读、误解;反之,不加区别地只注意地名字的方音,而不顾及古今语音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同样的后果。地名字的正音,是普通话推广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许多地名字的音读中保留着方言的读音,如河北省获鹿县的“获”,不读“huo”,而读“huai”;“堡”在地名中也不念“bao”而读“bu”(如陕西的“吴堡”)或“pu”(如“五里堡(铺)”)。这在粤方言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广东省的番禺市的“番”字不读“fan”,而读“pan”。又如在香港地名中广为出现的“涌”和“鱲”两个地名用字(如“鱼涌”、“葵涌”、“东涌”、“黄泥涌”;香港新机场的所在地“赤鱲角”),很多人甚至是国家级新闻媒体的播音员把这两个字误读为“yong”与“lie”。关于“涌”字,《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都注明了有两个读音:一读为“yong”,用在“涌现”等普通语词中;
出处
《电大教学》
2001年第6期48-48,F003,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