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土经济》
2002年第7期9-12,共4页
Territorial Economy
二级参考文献14
-
1景可.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及趋势研究.黄河断流与流域可持续发展--黄河断流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40-144.
-
2王育杰.黄河断流成因、规律及其对策研究.黄河断流与流域可持续发展--黄河断流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10-117.
-
3席家治.黄河水资源(第2版)[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447.
-
4孟庆玫.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第2版)[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535.
-
5朱延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及对下游环境生态影响的初步分析.黄河断流与流域可持续发展--黄河断流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99-109.
-
6于一鸣 汪上和.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及水沙变化趋势研究.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7.136-197.
-
7景可,黄河断流与流域可持续发展.黄河断流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140页
-
8王育杰,黄河断流与流域可持续发展.黄河断流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110页
-
9朱延华,黄河断流与流域可持续发展.黄河断流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99页
-
10于一鸣,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研究,1997年,136页
共引文献32
-
1崔兆杰,司维,马新刚.生态农业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广饶县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214-217. 被引量:1
-
2张庆华,刘贵泉.基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3,10(9):12-12. 被引量:1
-
3彭珂珊.退耕还林 保护西部生态环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4):48-50.
-
4张建锋,邢尚军,孙启祥,郗金标,宋玉民.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白刺造林技术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44-147. 被引量:23
-
5张贵,肖化顺.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规划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3,23(4):49-53. 被引量:7
-
6邢尚军,张建锋,宋玉民,郗金标,王海伦,程体全,王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功能及生态修复[J].山东林业科技,2005,35(2):69-70. 被引量:18
-
7宁波,孙毓,龚文峰,祝宁,张文华.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构建[J].林业科技,2005,30(5):69-70.
-
8杨慧霞,冯佰利,李海华.中国农牧交错带环境恶化态势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22-25. 被引量:2
-
9张建锋,邢尚军,孙启祥,郗金标,宋玉民.黄河三角洲植被资源及其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100-102. 被引量:17
-
10王妍,张旭东,彭镇华,周金星.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3):12-17.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42
-
1付广军.西部退耕还林(草)现状分析及税收对策[J].林业经济问题,2004,24(3):135-138. 被引量:1
-
2杨正礼.我国退耕还林研究进展与基本途径探讨[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4):512-518. 被引量:28
-
3叶延琼,陈国阶,樊宏.岷江上游退耕还林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2,18(1):25-27. 被引量:4
-
4杨琴.西部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建议[J].复印报刊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2,(5):17-19.
-
5张凤祥 等.关于长江上游林区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J].复印报刊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2,(2):20-24.
-
6.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生态环境建设[N].人民日报,2002—09—25.
-
7Friedrichcramer.混沌与秩序--生物系统的复杂结构[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
8姚健.环境经济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
9[美]赫尔曼.E.戴利 肯尼思.N.汤森.珍惜地球[M].商务印书馆,1996..
-
10四川省经济中心.2001年四川经济展望[C].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1.
引证文献8
-
1彭珂珊.西部地区农业科学用水方略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99-104. 被引量:2
-
2曾特清.环境保护中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4):329-332.
-
3彭珂珊.西部地区农业科学用水方略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25(3):60-65.
-
4郝云庆,王金锡,李力.北川退耕还林不同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23(3):313-317. 被引量:1
-
5张国举,张国仲.长江上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应处理好九大关系[J].凉山大学学报,2003,5(1):76-78.
-
6罗慧,万迪昉,霍有光,魏明.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关系问题[J].科技导报,2003,21(3):61-64. 被引量:5
-
7蒋君红.广西退耕还林的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3,32(1):51-53. 被引量:2
-
8罗慧,万迪昉,霍有光.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4):188-190.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常欣,程序,刘国彬,邱化蛟.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略初探[J].科技导报,2005,23(3):52-56. 被引量:5
-
2郝云庆,王金锡,李力.北川退耕还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4):16-19. 被引量:14
-
3马传明,靳孟贵.西北地区盐渍化土地开发中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J].水文,2007,27(1):78-81. 被引量:14
-
4马麟英.东兰县退耕还林树种的选择[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124-125. 被引量:3
-
5彭珂珊.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路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4):61-65. 被引量:5
-
6王文军,苏小雪,刘晓斌.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研究——基于陕北央企、省属企业与地方企业间的比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31(5):5-10.
-
7欧恩富.广西壮族自治区退耕还林的实施及成果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16,0(1):23-24. 被引量:2
-
8杜小勇,李正忠,边磊.林业资源在陕北地区黄土高原的发展问题[J].现代园艺,2017,40(16):163-164. 被引量:3
-
9黄莉新.坚持与时俱进 全面深化水利改革[J].江苏水利,2002(10):4-5. 被引量:1
-
10潘杰.文化品位 现代水利的文化主潮(下)[J].江苏水利,2002(11):46-48. 被引量:1
-
1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的通知[J].山西政报,2010(2):9-22. 被引量:1
-
2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意见[J].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0(10):20-28.
-
3邹琳.构建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完整框架[J].煤炭经济研究,2006(5):1-1.
-
4梁昊,徐松松,毕奎涛.生态环境恢复改善下发展有机农业必要性探究[J].南方农机,2016,47(12):67-67. 被引量:1
-
5焦德泉,李彧挥.退耕还林政策研究述评[J].中国林业,2006(06A):19-19. 被引量:2
-
6杨忠信,张秀华.榆林沙区生态环境恢复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1998(3):9-13. 被引量:4
-
7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J].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2007(9):9-19.
-
8张修强.矿山业主植树造林保生态[J].重庆国土房产,2005(2):60-61.
-
9房恩军,李文抗,苗军,陈卫,王麒麟.渤海湾渔业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恢复的设想[J].现代渔业信息,2006,21(3):7-10. 被引量:5
-
10孙婧.发达国家矿区土地复垦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27(7):42-44.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