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机械制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3-34,共2页
Machinery
共引文献5
1 陈阁,黄小兵,魏斌,刘学虎,樊江.浅谈稳健设计[J] .石油矿场机械,2004,33(B08):36-38.
2 王书河,何麟书.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概述[J] .宇航学报,2004,25(6):697-701. 被引量:26
3 黄俊,武哲,孙惠中,吴炳麟.飞机总体优化设计的新进展[J] .航空学报,2000,21(6):481-487. 被引量:18
4 刘久富,王宁生,丁宗红,王凤岐.三次设计的扩展介绍与探讨[J] .工业工程,2002,5(1):50-54. 被引量:4
5 刘久富,沈春林,王宁生.圆柱螺旋弹簧刚度的稳健性设计[J] .中国机械工程,2003,14(5):389-39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12
1 钱祥生.三次设计新思路 继续教育专题系列论文[J] .液压气动与密封,1996,16(2):50-53. 被引量:2
2 范明舫.换热器最小换热面积的稳健性选型设计方法[J] .中南工学院学报,1996,10(1):43-49. 被引量:4
3 茹卡乌斯卡斯AA 马文昌译.换热器内的对流换热[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4 韩之俊.三次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5 胡建根,吴存真,胡亚才.大型热管空气预热器设计中热管外径选择的研究[C].第五届国际热管会议论文译文集.1984.157-162.
6 苏俊林,郝玉福,王奎玉.热管热/冷段长度比的探讨[C].第五届国际热管会议论文译文集.1984.163-165
7 毛西澜.换热器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8 田口玄一.开发设计阶段的质量工程学[M].中国兵器工业质量管理协会译.北京: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89.
9 S W Chi.Heat Pipe Theory and Practice[M].US:Mcgraw-Hill,1976.
10 A Al-Habaibeh,N Gindy.A New Approach for Systematic Design of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s for Milling Processes[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0,(107):243-251.
二级引证文献3
1 颜卫国,俞小莉,陆国栋.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的热管中冷器热工性能分析[J] .化工学报,2011,62(6):1593-1599. 被引量:5
2 曹茹.基于工程模型的换热器稳健性优化设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2):22-24. 被引量:1
3 仲崇宝,周长茂,孙铁,张素香,王紫光.基于Fluent的夹套式热管热交换器的数值模拟[J] .石油化工设备,2012,41(2):12-14. 被引量:3
1 李廖平,陈亮,肖品辉.复杂产品设计决策中耦合因素处理的简便方法[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4):506-511. 被引量:3
2 陈晓川,刘晓冰,张暴暴,冯辛安.基于公理设计理论的现代设计方法集成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0,6(3):75-79. 被引量:22
3 张义民,贺向东,刘巧伶.螺旋管簧的可靠性鲁棒设计[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3,11(4):419-424. 被引量:2
4 魏海峰,李萍萍,贾洪平.变频泵控马达调速系统变结构鲁棒设计[J] .农业机械学报,2009,40(10):188-192. 被引量:5
5 李涛,熊光楞,徐文胜,张少彤.并行工程环境下的鲁棒设计[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1,7(4):30-35. 被引量:2
6 张瑞红,檀润华.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鲁棒设计新方法及软件实现[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1,13(10):948-951. 被引量:4
7 李涛,熊光楞.鲁棒并行设计的模型与算法[J] .控制与决策,2001,16(5):586-590.
8 肖方豪,蹇开林.鲁棒优化设计方法在结构动力学中的应用[J] .工程力学,2007,24(z1):62-65. 被引量:8
9 郑鑫,李强.运动机构的鲁棒优化设计方法[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1):113-116. 被引量:1
10 张义民,贺向东,刘巧伶.不完全概率信息的螺旋管簧的可靠性鲁棒设计[J] .强度与环境,2004,31(4):35-40.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