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监督博弈及保险问题——安然事件的启示
被引量: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分析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基本博弈框架的基础上 ,通过一个一般性的博弈揭示了监督博弈中的佯谬问题 ,并进行解读。本文还指出 ,随着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风险的加剧 ,注册会计师保险问题必然成为一种新兴的业务。
作者
杜兴强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会计系
出处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Auditing Research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
注册会计师所
博弈
保险公司
审计风险
分类号
F239.43 [经济管理—会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44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58
参考文献
2
1
袁铭良.
安然事件引“五大”诚信危机[J]
.新财富,2002(1):71-74.
被引量:5
2
Borch, Economic of Insurance,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s,1990.
共引文献
4
1
冯立新,陈秀莲.
CPA职业责任保险的博弈模型[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1S):23-25.
2
徐丹丹.
从“安然”事件看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J]
.北方经贸,2002(9):96-97.
被引量:1
3
葛家澍,杜兴强.
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及其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可能影响[J]
.财会通讯(上),2003(1):3-7.
被引量:9
4
张国庆,西京.
“安然现象”与美国政府管制[J]
.学术研究,2003(1):61-6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44
1
丁志国,丁垣竹,金龙.
违约边界与效率缺口:企业债务违约风险识别[J]
.中国工业经济,2021(4):175-192.
被引量:42
2
薄澜,姚海鑫.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外部审计的博弈分析——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8(3):43-49.
被引量:35
3
曹林仲.
会计监督中的博弈分析[J]
.经济与管理,1999,13(4):11-12.
被引量:6
4
汪炜,蒋高峰.
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
.经济研究,2004,39(7):107-114.
被引量:491
5
杜兴强.
公司治理生态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研究[J]
.会计研究,2004(7):44-49.
被引量:56
6
龙小海,黄登仕,朱庆芬,覃东,徐融.
基于注册会计师关联关系的会计监管体系博弈分析[J]
.会计研究,2004(10):41-48.
被引量:26
7
刘国常,韩春生.
上市公司审计合谋的博弈分析和治理策略[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0(2):31-35.
被引量:28
8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监管问题研究>课题组.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监管制度分析及政策建议[J]
.会计研究,2005(3):11-15.
被引量:28
9
余玉苗,刘颖斐.
注册会计师审计定价模型中的风险溢价及其内在化研究[J]
.会计研究,2005(3):16-21.
被引量:23
10
吴联生.
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特征与监管策略[J]
.经济研究,2005,40(7):66-76.
被引量:87
引证文献
25
1
吴谨誉,阮立东.
风险导向型审计最优定价机制研究[J]
.中国审计评论,2020(1):70-78.
被引量:1
2
田甜.
关于立华事件的博弈分析[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25(4):106-112.
3
王霞,王镇蒙.
关于均衡审计市场的研究——对一个无限重复博弈模型的分析[J]
.财经研究,2005,31(2):88-97.
被引量:7
4
陶长琪.
企业管理层及其利益相关者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J]
.经济管理,2005,31(6):78-83.
被引量:1
5
颜华.
对独立审计诚信激励机制建设的思考[J]
.事业财会,2005(2):51-53.
6
谢军辉.
《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会计寻租的抑制[J]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5):154-158.
被引量:3
7
尤家佳.
不完全信息下的审计策略[J]
.财贸研究,2005,16(6):85-90.
被引量:4
8
郝玉贵,路云峰.
我国国家审计的博弈分析[J]
.审计研究,2006(2):52-55.
被引量:15
9
尤福盛.
股份制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国际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J]
.海南金融,2006(6):73-76.
被引量:2
10
姚海鑫,李正,王德武.
我国新《会计法》实施效果的一个博弈分析[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4):89-95.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58
1
吴新红.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60-62.
被引量:5
2
曾强.
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缺失的博弈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0):39-41.
被引量:1
3
刘宇宁.
上市公司会计欺诈监管效率问题的博弈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2006(1):39-40.
4
陈俊杰.
资本市场金融企业上市与我国会计改革[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3):255-257.
5
薄澜,姚海鑫.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外部审计的博弈分析——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8(3):43-49.
被引量:35
6
彭贵.
审计专用性投资、剩余控制权与审计质量——基于GHM模型分析[J]
.市场经济与价格,2013(4):34-37.
7
衣长军.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与会计监管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0-35.
被引量:2
8
龙小海,黄登仕,朱庆芬,覃东,徐融.
基于注册会计师关联关系的会计监管体系博弈分析[J]
.会计研究,2004(10):41-48.
被引量:26
9
刘春,尧华英.
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博弈分析及建议[J]
.事业财会,2004(6):49-50.
10
王前锋,祝兴滇.
政府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博弈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6):115-116.
被引量:2
1
杜兴强.
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当局之间的监督博弈:佯谬问题及解读[J]
.四川会计,2002(10):17-18.
被引量:1
2
贾艳玲,高民芳.
创新型组织的监督机制设计[J]
.经济师,2004(10):161-161.
3
离职后的保险问题[J]
.时代风采,2010(2):17-17.
4
金勇进,张放.
统计监督的动态博弈[J]
.统计与决策,2007,23(8).
被引量:4
5
赵雪枝.
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J]
.生产力研究,2009(20):183-185.
被引量:7
6
王庄志.
基于监督博弈的董事会治理有效性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5(12):1-2.
7
黄聪玉.
审计模式下风险模型修正假设[J]
.东方企业文化,2011(1X):199-199.
8
宋喆.
论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J]
.技术与市场,2008,15(3):52-53.
9
赵赵.
65岁退休能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吗?[J]
.江淮法治,2009(2):25-25.
10
黄敏.
论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督博弈[J]
.致富时代(下半月),2009(12):19-20.
审计研究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