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8-112,共5页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同被引文献87
-
1黄勤,刘波.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22):58-61. 被引量:5
-
2刘建成,陈志强.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经验与发展建议[J].海峡科学,2010(9):70-71. 被引量:1
-
3张丹,王腊芳,叶晗.中国区域节能减排绩效及影响因素对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2):69-73. 被引量:6
-
4王亮,刘卫东,余金艳.福建龙岩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探讨及实践[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284-287. 被引量:2
-
5周正三.对山东三个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调查报告[J].山东社会科学,1994(3):52-54. 被引量:1
-
6马俊.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测定——以重庆市为例[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0(1):19-21. 被引量:20
-
7王兴杰,刘照胜,王伟莉.可持续发展:由理念走向行动——山东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现状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2):72-74. 被引量:3
-
8李善峰.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实践[J].理论学刊,2004(9):8-11. 被引量:12
-
9李善峰.社区发展与公民参与——中国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概述[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4):86-93. 被引量:2
-
10柯征.建立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3(4):66-7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3
-
1李善峰.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实践[J].理论学刊,2004(9):8-11. 被引量:12
-
2陈华荣,王晓鸣.基于聚类分析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分类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149-154. 被引量:7
-
3李俊莉,曹明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1):110-114. 被引量:4
-
4李俊莉,曹明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研究状况及其展望[J].人文地理,2011,26(1):66-70. 被引量:14
-
5田家怡,赵怀浩.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思路与措施[J].滨州学院学报,2011,27(3):35-42. 被引量:1
-
6李俊莉,曹明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6):160-164. 被引量:11
-
7李俊莉,曹明明.榆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35-40. 被引量:8
-
8覃春烨,宋书巧,胡伟.广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评价[J].特区经济,2014(2):172-175. 被引量:4
-
9杨照,朱明,陈伟忠,翟志芬,孟蕾,陈霞.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44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数据[J].生态经济,2018,34(12):54-57. 被引量:7
-
10杨林红,李涛,秦璐.新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布局总体规划初步研究[J].新疆环境保护,2015,37(1):35-4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1
-
1江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循环经济路径探究[J].软科学,2007,21(4):123-125. 被引量:12
-
2陈华荣,王晓鸣.基于聚类分析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分类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149-154. 被引量:7
-
3李俊莉,曹明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1):110-114. 被引量:4
-
4李俊莉,曹明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研究状况及其展望[J].人文地理,2011,26(1):66-70. 被引量:14
-
5田家怡,赵怀浩.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思路与措施[J].滨州学院学报,2011,27(3):35-42. 被引量:1
-
6李俊莉,曹明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6):160-164. 被引量:11
-
7曹立新,李遂亮,任素琴,姚新胜,赵宇.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980-6982. 被引量:5
-
8卫星,唐明方,任引.云南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9):47-50. 被引量:1
-
9李俊莉,曹明明.基于能值分析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可持续性评估[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6):172-176. 被引量:7
-
10唐明方,卫星,曹慧明,邓红兵,吴钢.云南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1):127-132. 被引量:8
-
1朱旭,王平珍.电镀废水分系统处理[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0(5):479-479.
-
2高延娜.石景山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联席评审会考察石景山[J].科技潮,2010(3):43-43.
-
3粤和谐·粤幸福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20周年纪念专刊——打造广东先行先试酌综合试验田[J].广东科技,2013,22(1):8-9.
-
4<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情况>联合调研组.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现状评估与发展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4):108-110. 被引量:2
-
5科学发展 任重道远——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综述[J].广东科技,2010,19(1):16-19.
-
6安徽进一步规范全省煤矿建设项目各项工作[J].矿业快报,2007,23(5):60-60.
-
720年成长印迹: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大事记[J].广东科技,2013,22(1):28-30.
-
8吴建平.实施排污许可制度 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J].安徽科技,2004(12):29-30. 被引量:1
-
9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第1号)[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4,0(8):64-72.
-
10Specialty Committee of Motor Vehicle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of CAEPI.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2014年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5(10):10-2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