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1-11,共1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同被引文献13
-
1杨仁崔,王乃元,梁康迳,陈顺辉,陈青华,陈七均.籼稻温敏核不育5460S 的研究[J].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2):135-140. 被引量:10
-
2曾汉来,张自国,元生朝,李玉珍,张端品.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12(5):401-406. 被引量:21
-
3陈良碧,李训贞,周广洽.温度对水稻光敏、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3,19(1):47-54. 被引量:73
-
4王守海,李成荃,许克农,罗彦长,王德正.生态条件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1994,22(2):119-123. 被引量:5
-
5徐伯阳,贾洪荣.种子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与品牌建设[J].中国种业,2006(10):26-27. 被引量:1
-
6曾汉来.温度导致的水稻雄性不育现象研究概述[J].水稻文摘,1993,12(5):1-6.
-
7贺浩华 元生朝.温度在水稻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J].水稻文摘,1989,8(1):5-8.
-
8毕春群,李泽炳,万经猛.盛夏低温对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1990,4(4):181-184. 被引量:29
-
9肖成晓,肖冰,刘力,张晓波.种子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如何实施良种营销[J].中国种业,2001(6):5-6. 被引量:4
-
10佟屏亚,周建东,吴长春.中国种业走向品牌营销的时代[J].中国种业,2002(9):3-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3
-
1李建奇.加强品牌建设 提升民族种业竞争力[J].中国种业,2007(9):7-8. 被引量:5
-
2王伍梅,唐光勇,张效忠,周守年.安徽种业发展品牌营销战略之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2):224-224. 被引量:2
-
3杜士云,王守海,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爽.低温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2):227-23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1
-
1邓育成.浅谈西部地区农业品牌开发的新思路[J].农技服务,2007,24(10):115-115.
-
2王晓辉,梁满中,陈良碧.短光敏核不育水稻D38S育性的感光性和感温性研究[J].杂交水稻,2010,25(S1):165-169.
-
3李猛.民族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种业,2010(11):10-12. 被引量:3
-
4鞠军华.江淮种业品牌建设做法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5):395-395.
-
5孟瑞娟,李锁玲,王东,漆明文.刍议我国民族种业的发展策略[J].陕西农业科学,2013,59(3):243-246. 被引量:3
-
6戴金平,宋贤勇.基于SSR标记的“一管两步”法检测两系杂交稻种子纯度[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43-45. 被引量:2
-
7徐威.农林企业品牌建设探析[J].中国市场,2013(25):26-27. 被引量:1
-
8聂明建.提升服务水平 促进种业发展[J].中国种业,2014(2):5-8. 被引量:4
-
9赵汝坤,李建奇.我国民族种业品牌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2014,33(12):63-66. 被引量:1
-
10郑英杰,陈广红,王绍林,夏明,阙补超,于亚辉,王莹,李振宇.海南气候条件对北方粳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种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7(1):51-55. 被引量:3
-
1黄国祥,潘俊华,范静.加强种子品牌建设之浅见[J].种子科技,2002,20(4):202-202.
-
2王正平.试论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市场意识[J].农业科技管理,1994,13(1):31-33.
-
3发展中药材生产应注意的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01(5):25-25.
-
4钟林光,王朝晖.关于我国种子品牌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种业,2008(10):15-17. 被引量:4
-
5钟林光,王朝晖.关于我国种子品牌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8(11):5-8.
-
6读者来信[J].中国科技信息,2003(22):5-5.
-
7李迪.生产大棚杆 年赚1万元[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09(8):41-41.
-
8郭凤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农林院校图书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5(2):60-61. 被引量:1
-
9吴惠琼,陈明昌.烤烟种植地块套种秋冬季作物栽培模式初探[J].云南农业科技,2013(6):43-44.
-
10杜宝善.农业科研单位技术开发的走向与对策[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4(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