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稻田改制模式发展前景初探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of three new paddy-field cropping systems
摘要
根据道县的生产特点 ,提出了大豆—晚稻、中稻—再生稻、花生—晚稻三种适合该县近期推广的稻田种植模式 ,分析了三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出处
《作物研究》
2002年第2期83-83,85,共2页
Crop Research
-
1张景樽.闽北山区稻作改作改制模式[J].闽北农业科技,1999(2):14-15.
-
2公茂迎.笋玉米及其生产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474-474. 被引量:3
-
3徐波.梧州地区稻田种植模式试验示范简报[J].广西农业科学,1994,26(4):153-154.
-
4马巧娟.浅论小水改制的模式及保障措施[J].山西水利,2001,17(3):23-23.
-
5陈凤梅.福州粮经(菜)轮作套种高产高效的几种模式[J].福建农业科技,2003,34(1):43-43.
-
6陈恒高,汪春,张吉军,董晓威.水稻植质钵育栽植技术的探讨[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3):38-41. 被引量:12
-
7李昭淑.黄土高原淤地坝的建设与前景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1995,9(3):43-49. 被引量:6
-
8苏桂华,付增云,庄业贵.呼图壁县花生膜下滴灌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6(5):14-15.
-
9朱雪志,邓小华.永州市稻田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27-4928. 被引量:4
-
10张扬健,向威达,雷家骕.我国生物柴油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18-19. 被引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