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简论高校科研奖励制度的设计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研究高校奖励制度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重新设计了科研奖励制度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作者
朱常春
刘萌芽
机构地区
南华大学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91-92,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关键词
高校
科研奖励制度
设计
系统化
激励手段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3
1
孟天华.
对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探讨[J]
.科技.人才.市场,2001(5):32-34.
被引量:1
2
应世昌.
美国大学的高薪制度及其对国内外科技人才的吸引力[J]
.科研管理,1992,13(2):54-58.
被引量:1
3
(美)杰里.加斯顿.科学的社会运行-英美科学界的奖励系统[M].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同被引文献
18
1
张福增.
过多科研奖励对学术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探讨[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z1):67-68.
被引量:2
2
雷朝滋,高俊山,王维才.
关于高等学校科研评价问题的几点认识[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5):92-96.
被引量:9
3
张媛,丁海凤.
科研人员的激励因素分析[J]
.农业科技管理,2005,24(6):105-106.
被引量:7
4
杨云川,杨志华.
对科技论文进行奖励的依据和标准探讨[J]
.云南电大学报,2005,7(4):53-55.
被引量:2
5
陈丹,宋官东.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经验及启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2):90-91.
被引量:13
6
王虹,丁荣娥,唐学磊.
农业高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几点想法[J]
.农业科技管理,2007,26(1):59-61.
被引量:1
7
李金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人才队伍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
8
刘尧.
论教育评论的选择功能[J]
.攀枝花大学学报(综合版),1997,14(2):30-32.
被引量:1
9
张喜爱.
实施科研团队建设计划 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发展[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3):154-156.
被引量:9
10
岳奎元.
科技奖励的评价原则及导向功能[J]
.科学学研究,1998,16(4):100-10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5
1
刘和云.
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系统性思考与实践[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z1):39-40.
被引量:7
2
孟玉环.
完善天津农学院科研管理激励制度的对策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2009,28(1):24-25.
被引量:8
3
秦顺红,姜玉勇,王素容,孙淑玲.
我校科研奖励制度科学化研究[J]
.价值工程,2012,31(24):317-318.
被引量:3
4
陈强,赵海汝.
师范院校科研奖励的制度设计研究——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为例[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0(6):83-87.
5
李新荣.
高校科研评价与奖励的导向功能及实现[J]
.江苏高教,2003(4):116-118.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王武林.
产学研结合与高职师资队伍的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0):72-74.
被引量:13
2
周园,王念新,梅强.
高校学科团队绩效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182-184.
被引量:11
3
邱均平,朱少强,刘永.
“金牌优先”法则应用于科研人才评价的思考[J]
.图书情报知识,2006,23(4):101-104.
被引量:15
4
邱均平,朱少强.
宏观与微观学术评价之关系探讨[J]
.图书馆论坛,2006,26(6):51-53.
被引量:7
5
张喜爱.
基于高校教师考核和奖励的科研业绩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完善[J]
.科技与管理,2007,9(2):138-140.
被引量:12
6
张喜爱.
高校科研业绩评价办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146-148.
被引量:9
7
艾凉琼.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高校科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7):223-224.
被引量:2
8
程刚,王卫红,吴利平.
高校科研激励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1):21-24.
被引量:2
9
张洋,朱少强.
高校科研评价中的教学促进因素[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1):54-60.
被引量:6
10
孙近友,张梅.
创新科研管理 实现“十一五”跨越发展——以徐州农科所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1):13-17.
被引量:10
1
刘宇文,周文杰.
我国高校科研奖励制度的现状与发展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3(4):135-140.
被引量:19
2
秦顺红,姜玉勇,王素容,孙淑玲.
我校科研奖励制度科学化研究[J]
.价值工程,2012,31(24):317-318.
被引量:3
3
邝小军.
高校科研奖励制度运行的实证研究——以A大学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4):16-22.
被引量:6
4
葛翠玲,白世萍.
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构建[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3):79-82.
被引量:12
5
刘晓红.
提升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
.传播与版权,2014(11):126-127.
被引量:2
6
邱均平,余凡.
中国大学的科研产出质量评析——基于《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3):37-42.
被引量:5
7
魏冠凤,何静.
教学科研人员激励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2009,21(5):70-76.
被引量:16
8
程兆齐.
研究生如何管理知识产权[J]
.中国研究生,2008(2):30-31.
9
刘萌芽,邹树梁,朱常春.
高校科研奖励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2(3):91-93.
被引量:3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