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说文》与古文字互证分类例说(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六、古文字补证《说文》阙疑《说文》注阙疑者凡47字,这些字在许慎当时因手头资料不足,还没有弄明白其形、其音、其义,而本孔子'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之义,直注曰:'阙'。大体可分为:形阙、义阙、形声并阙,形声义并阙,读若阙。这是一种科学而审慎的态度。今天,我们根据发掘出土的地下文字资料,可补《说文》之阙。例如:■字,《说文》作■,曰'高平之野,人所登,从辵、备、录,阙。'《说文》已注明字形字义,文曰阙,所疑当是从录之义。徐锴《系传》以为'人所登故从辵,登而上故从夂。夂,止也。
出处 《古籍研究》 1998年第1期17-25,共9页 Research on Chinese Ancient Book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1

  • 1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J].考古,1972(3):2-13. 被引量:157
  • 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科学出版社,1956年.第282页.
  • 3吴泽.《中国历史大系 古代文》,第220页,棠棣出版社,1949年.
  • 4朱芳圃.《甲骨学·文字篇》,上册,卷二,第11页,御字条.
  • 5董作宾.《“获白麟”解》,载《安阳发掘报告》,第2期,第287-335页,1930年.
  • 6唐兰.《获白兕考》,载《燕大史学年报》,第4期,第119-124页,1932年.
  • 7郭沫若.《卜辞通篡考释》,第447,东京文求堂书店(日本),1933年.
  • 8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燕字条,中华书局出版,1962年.
  • 9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龙字条,中华书局出版,1962年.
  • 10郭沫若.《殷契粹编》,第1536片,科学出版社,1905年.

共引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