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孔子提出'有德者必有言'(《论语·宪问》)、'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德行与文辞的关系就成为历代作家或批评家所究心的一大问题。由于孔子把'好学'视作道德修养的标志和手段,德行与文辞的关系也就自然地引出了学术与文学的关系。清代学苑文坛名士如林,尤其是到了朴学发达的清代中叶,随着四库馆的开张,崇尚鸿博的风气大盛,在新的学术条件下,学与文的关系更成为敏感而热衷的话题。这表现在人们往往藉对学与文关系的不同理解而展示各自的文学观,反映对当代古文发展与变革的要求,理论交锋达到相当热烈的程度,在对立之中也互有补益。《清史稿·文苑传序》认为:'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于汉唐宋明之外别树一宗。''清学'之名是否能够成立,这是学术史的专门问题。不过,纵观清代学术史各个阶段的变化,仍有某种共同基调贯穿前后。
出处
《古籍研究》
2004年第1期219-224,共6页
Research on Chinese Ancient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