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减轻玉米螟为害试验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与豆科等矮秆作物间作能扩大复种指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改善土壤肥力,是最常见的耕作制度之一,但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改变了玉米田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到害虫的发生。鉴于此,作者于1990年对玉米与花生和红花苜蓿间作对玉米螟的影响做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
吕仲贤
杨樟法
王桂跃
卜卫良
机构地区
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
东阳玉米所
东阳市农业局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1-31,共1页
Plant Protection
关键词
玉米
间作
玉米螟
豆科作物
分类号
S435.1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58
1
孙淑荣,吴海燕,刘春光,张桂芝.
玉米连作对中部农区主要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特征影响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4):67-69.
被引量:33
2
蒋佩兰,刘隆旺,章志英,朱杏芬.
不同种植方式玉米田玉米害虫及其天敌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7(1):25-27.
被引量:22
3
侯美珍,张永强,王卫光.
玉米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J]
.中国生物防治,2005,21(4):209-214.
被引量:16
4
周大荣,宋彦英,王振营,何康来,郑礼,张广义.
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与利用Ⅱ.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率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1997,13(2):49-52.
被引量:28
5
陈明,周昭旭,罗进仓.
间作苜蓿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位及时间格局[J]
.草业学报,2008,17(4):132-140.
被引量:25
6
王玉正,岳跃海.
大豆玉米间作和同穴混播对大豆病虫发生的综合效应研究[J]
.植物保护,1998,24(1):13-15.
被引量:35
7
曹卫东,黄鸿翔.
关于我国恢复和发展绿肥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4):1-3.
被引量:353
8
伊兴凯,高正辉,徐义流,陈加红.
梨园生草对果树部分害虫天敌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289-293.
被引量:21
9
刘苏闽,王奎萍,董立尧.
油菜对千金子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离鉴定[J]
.杂草科学,2010,28(3):5-8.
被引量:16
10
时鹏,高强,王淑平,张妍.
玉米连作及其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0,30(22):6173-6182.
被引量:137
引证文献
3
1
江幸福,刘悦秋,张蕾,程云霞,宋琳琳.
绿肥害虫发生与防控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植物保护,2018,44(5):61-68.
被引量:10
2
常玉明,张正坤,赵宇,刘宝权,李启云,陈光.
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2021,48(2):332-339.
被引量:28
3
张雪艳,张悦,陈昊楠,宋灿灿,邓晓悦,吴飞,董毅,李庆,蒋春先.
四川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田间节肢动物群落[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1,39(6):755-76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张曼,刘全俊,汤永玉,梁晨,陈斌,杜广祖,吴国星,高熹.
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产量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2024,61(2):429-441.
被引量:1
2
何敬.
利用化学激发子防控作物害虫研究进展[J]
.农家致富顾问,2019,0(6):116-116.
3
王玥,杜广祖,黄钰,杨金睿,赵慧婷,陈斌,肖关丽.
冬种绿肥还田对春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21,34(4):784-790.
被引量:10
4
李忠义,唐红琴,韦彩会,蒙炎成,董文斌,何铁光.
乡村振兴战略下绿肥产业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与路径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7):165-174.
被引量:14
5
段志龙,王晨光,王辉,江幸福.
不同果园绿肥种植模式下昆虫功能团多样性分析[J]
.应用昆虫学报,2022,59(2):426-434.
被引量:3
6
袁洋,董奇琦,贾佩岩,史晓龙,蒋春姬,王晓光,张正,万书波,于海秋,赵新华.
间作下不同肥料对玉米花生生长发育、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2,53(2):129-139.
被引量:5
7
朱书生,黄惠川,刘屹湘,李成云,何霞红,朱有勇.
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控作物病害的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学报,2022,49(1):42-57.
被引量:23
8
张秀芹.
蔬菜病虫害发生防控新形势与发展对策[J]
.农村实用技术,2022(7):84-86.
9
辛宗绪,刘志,赵术伟,肖继兵,朱晓东,吴洪生.
高粱大豆间作对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22(9):79-84.
被引量:10
10
陈青,梁晓,刘迎,伍春玲,伍牧峰,李志红.
甜玉米与木薯间套作对二斑叶螨的生态调控效果[J]
.植物保护学报,2022,49(5):1536-1544.
被引量:2
1
朱广凯.
作物间作增产歌[J]
.农技服务,2006(4):18-18.
2
刘乾,张廷伟,刘长仲.
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6):148-150.
被引量:8
3
邹数,周晓永.
小麦玉米带状种植丰产规程[J]
.农业科技通讯,1989(7):4-5.
4
陈云峰,蔡峰,刘然,乐群芬,丁立成.
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6):4107-4109.
被引量:7
5
安景峰,李艳清,杨威,陈艳.
大豆与矮秆作物间作后的产量与效益[J]
.大豆通报,1993(4):27-29.
6
孙立晨,何娟,黄立坤,董世臣.
咪唑乙烟酸在豆科作物间作田的除草效果及其对豆科作物生长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2010,30(3):39-42.
被引量:6
7
王际凤.
应用“九二0”提高杂交水稻产量[J]
.新农村,1994,0(7):15-15.
8
彭玉梅.
春大豆鼓粒期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J]
.内蒙古气象,1999(3):15-18.
被引量:1
9
周克琴,张秋英,刘晓冰,张兴义,巴国民.
间作毛葱和马铃薯增加连作大豆的产量[J]
.土壤与作物,2012,1(3):155-160.
10
朱文达,郭嗣斌,涂爱萍,张遵霞.
48%毒死蜱乳油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1):56-58.
被引量:17
植物保护
199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