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44-146,共3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同被引文献87
-
1周新军.社会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研究[J].经济评论,1999(1):44-48. 被引量:13
-
2风笑天,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其再就业机会获得的关系[J].理论月刊,1998(8):24-28. 被引量:8
-
3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39(7):82-90. 被引量:281
-
4刘林平,郭志坚.企业性质、政府缺位、集体协商与外来女工的权益保障[J].社会学研究,2004(6):64-75. 被引量:51
-
5佘云霞.英国劳资关系的特征及演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劳资关系的变化[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1,15(4):54-57. 被引量:5
-
6李增泉,孙铮,王志伟.“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4(12):3-13. 被引量:986
-
7张吉龙.论中国足球产业化[J].体育科学,2001,21(1):1-4. 被引量:61
-
8陈彩香.试论我国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及职业化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2):19-20. 被引量:8
-
9日本劳动关系调整体系的概况及若干具体问题[J].中国劳动科学,1995(4):43-46. 被引量:2
-
10佟新.“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J].学海,2005(4):32-4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13
-
1黄卫,王亚男.从劳资关系视角分析我国职业体育[J].幸福家庭,2010(18):8-10.
-
2赵曙明,赵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劳资关系研究[J].预测,2006,25(5):40-45.
-
3刘玉生.政府在协调劳资关系中的作用——兼论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当代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2006(6):91-93. 被引量:5
-
4赵薇.西方劳资关系理论、实践及借鉴意义[J].生产力研究,2007(5):94-95. 被引量:6
-
5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关系模式[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2(1):36-42. 被引量:5
-
6陈淑妮,陈贵壹.金融危机下企业劳资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企业员工为例[J].企业经济,2010,29(11):69-73. 被引量:2
-
7王晓琴.劳资关系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12):55-58.
-
8李虹,段华友.第三类代理成本及其度量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拉克尔系数的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2(6):36-37. 被引量:5
-
9郭淑贞,吴宏洛.新生代农民工多元化利益诉求探微——一个劳资关系协调机制的视角[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5):27-33.
-
10朱良华.关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调节机制的研究构想[J].梧州学院学报,2014,24(1):10-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7
-
1蒲奇军.我国推行集体合同制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企业经济,2005,24(6):40-42. 被引量:2
-
2洪泸敏.现阶段劳动关系理论、国际经验与和谐劳动关系实现路径研究——文献回顾[J].中国商界,2008(6):211-213.
-
3武中俐.从劳资争议解读经济法理念方面的失误[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48-50. 被引量:1
-
4尹生.访谈2 微软如何“捍卫”知识产权[J].中国企业家,2006(9):100-102. 被引量:3
-
5刘玉生.政府在协调劳资关系中的作用——兼论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当代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2006(6):91-93. 被引量:5
-
6苏贵斌,张永利.我国职业足球劳资纠纷的根源及解决途径——从“经济人”和“社会人”两种视角解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3):25-28. 被引量:1
-
7邢玲玲,金喜在.中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探析[J].经济纵横,2007(12):55-57. 被引量:3
-
8沈红霞.我国外资企业劳资关系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9):108-109. 被引量:1
-
9李洁芳,姜裕富.政府干预劳资关系的法理基础[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23(1):41-44.
-
10孙翊,李恩平.我国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4):47-49. 被引量:3
-
1谢荣龙.当前劳动密集型仓业劳资关系中的政府职能[J].中国科技博览,2009(21):121-121.
-
2刘清平.执行力的双因素系统模型及管理者提升下属执行力的方法[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84-85. 被引量:2
-
3唐俊峰.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评价研究[J].当代经济,2012(5):9-11. 被引量:2
-
4郭晓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模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3):62-65. 被引量:8
-
5蒙少东.涉外企业的素质及其评价[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1):21-26.
-
6郝书池.学习型企业的闭环系统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7(3):47-53.
-
7冯卓.我国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2):236-238. 被引量:2
-
8李艳杰.如何使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J].技术经济,1995,14(4):22-24.
-
9王君,王琛.会计诚信缺失的新制度经济学透析及对策探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91-93. 被引量:1
-
10庄颖.闭环供应链的流程设计分析[J].消费导刊,2009,0(14):209-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