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方证对应与方证标准规范探讨
被引量:
4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准确辨证和合理用方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因此,将方证结合进行研究,有是证用是方,方证对应,方与证达到某种统一和契合,标准规范,切用于临床。
作者
王阶
机构地区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89-491,共3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1999054408)
关键词
方证对应
标准规范
方剂
方证研究
分类号
R289.1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327
引证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435
参考文献
2
1
朱邦贤.
方剂辨证与方证规范化之我见[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31(11):2-5.
被引量:43
2
王阶 陈可冀.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0):576-576.
共引文献
42
1
程磐基.
《伤寒论》汤方辨证源流研究与思考[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3(4):11-14.
被引量:7
2
王阶,张兰凤,王永炎.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4):13-17.
被引量:25
3
李沛清,刘喜平.
对中医证与方证研究的思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5-6.
被引量:7
4
邢斌.
论类方与类方证群相关[J]
.中医杂志,2005,46(7):483-485.
被引量:22
5
曹红宝,王学民,徐英舜.
舌脉客观化互动式辨证诊疗系统[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24(4):261-263.
被引量:4
6
张友堂,王涛.
论方剂辨证论治方法体系之确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6):406-407.
被引量:3
7
朱邦贤.
“方证相对”是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之魂[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8):52-54.
被引量:60
8
任锡禄.
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研究的思考[J]
.光明中医,2007,22(7):1-2.
被引量:7
9
金敬,朱邦贤.
“方证相对”与“方证相关”内涵的再认识[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9):67-69.
被引量:8
10
路军章.
方剂辨证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0):668-67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27
1
邢玉瑞.
现代科学语境下“气”的诠释思考[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6):445-450.
被引量:10
2
熊兴江,何庆勇,汤艳莉,王阶.
经方方证运用体悟[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2):15-17.
被引量:9
3
张兰凤,王阶,衷敬柏,王永炎,杨保林,荆鲁,许军,刘剑刚.
冠心病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04,45(6):444-446.
被引量:20
4
杨洪军,赵亚丽,刘艳骄,西广成,吕冬梅,冯成强,王永炎,戴汝为,黄璐琦.
“熵”在中医方证研究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16-19.
被引量:26
5
王阶,荆鲁,衷敬柏,王永炎,马丽红,刘剑刚.
血府逐瘀汤拆方临床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803-807.
被引量:34
6
陈艳芬,陈蔚文,李茹柳.
左金丸与反左金的方证对应实验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5):501-503.
被引量:19
7
林坚.
试论中医学方证相应观[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7):9-11.
被引量:16
8
王阶,张兰凤,王永炎.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4):13-17.
被引量:25
9
张文选.
再论温病方治疗杂病——兼论温病方症与辨温病方症的临床意义[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6):7-10.
被引量:5
10
王阶,王永炎,杨戈.
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和模式[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6-8.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40
1
刘明.
方证相应的研究意义[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4):17-18.
被引量:4
2
王阶,张兰凤,王永炎.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4):13-17.
被引量:25
3
张兰凤,王阶,王永炎.
方证对应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8-10.
被引量:71
4
李茹柳,陈艳芬,陈蔚文.
左金丸方证相应动物模型建立的回顾及其对方证研究的意义[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3):236-238.
被引量:13
5
衷敬柏,王阶,赵宜军,王永炎.
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137-139.
被引量:68
6
朱红英,李和平.
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与困惑[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143-145.
被引量:1
7
刘丽梅,陈琳,王瑞海.
对中医方证相应研究的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6):406-407.
被引量:6
8
路军章.
方剂辨证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0):668-671.
被引量:5
9
陈家旭.
试论开展方证相关内涵研究的意义[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9):581-582.
被引量:16
10
苗明三,张玉林,杨保新.
病证方结合研究的思路[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95-96.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435
1
郭俊汝,韩行,张林.
方证相应的理论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9):168-170.
被引量:5
2
方坤炎,郭超峰,吕丽容,莫崇朗.
基于医案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分析的小柴胡汤方证关系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20(8):202-204.
被引量:3
3
程晓燕,朱克俭.
中医药临床评价中证候、疾病疗效相关性的探讨[J]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3):3-4.
被引量:8
4
安德明,郑培永,季光.
方证相关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意义[J]
.中医药学报,2009,37(1):6-8.
被引量:2
5
刘明.
方证相应的研究意义[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4):17-18.
被引量:4
6
纪冬琛,李昌煜.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评价与展望[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4):615-618.
被引量:20
7
王耘,史新元,张燕玲,刘颖,乔延江.
系统生物学意义下的中药研发与药性理论[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1):39-43.
被引量:17
8
张万水,陈利国,徐云生,黄运坤,陈咏梅,王凤珍.
血瘀证临床遣方用药思维模式的现状[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805-806.
被引量:1
9
马娜,王建红.
中医方证现代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375-1376.
被引量:1
10
孙明杰,周艳华,隋宇.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9):68-70.
被引量:3
1
张黔.
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规范探讨[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21(4):51-51.
被引量:1
2
张慧贤.
《伤寒论》辨证论治规范探讨[J]
.中国医药学报,1990,5(6):7-8.
被引量:1
3
党兰玉,王世勋,樊德春.
《伤寒论》症状规范探讨[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4,10(3):9-11.
4
师建梅,郭蕾.
亚健康状态的证候规范探讨[J]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27-1228.
被引量:3
5
舒长兴.
辨证体系规范探讨[J]
.山西中医,2008,24(5):1-3.
被引量:1
6
张新友.
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四诊信息采集规范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196-197.
7
万红娇,黄惠勇,朱文锋.
传染病中医病名诊断规范探讨[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0(4):164-165.
被引量:1
8
陈锋,曾伟清,莫达志,魏华,戈超,袁振超.
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规范探讨[J]
.中医药导报,2012,18(6):1-3.
被引量:6
9
郑芸.
中药处方临床调剂技术规范探讨[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9):165-166.
10
罗本华.
脐内环穴针刺的思考及适宜规范[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6):1311-1314.
被引量:7
中医杂志
200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