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影响隐喻理解的几种因素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主要讨论了影响隐喻理解的几种因素。认为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思维现象,隐喻构成基础同时也是影响隐喻理解的首要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隐喻使用的语境都是理解隐喻的重要因素。
作者
刘曼
机构地区
株洲工学院外语系
出处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B05期58-59,共2页
Journal of Zh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隐喻
修辞
理论研究
语境
喻体
本体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13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束定芳.
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4):253-260.
被引量:205
2
王广成,王秀卿.
隐喻的认知基础与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J]
.外语教学,2000,21(1):48-51.
被引量:44
3
束定芳.
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J]
.外国语,2000,23(1):20-28.
被引量:110
4
王广成.
隐喻的认知基础与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6(1):70-72.
被引量:8
5
束定芳.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J]
.外国语,1996,19(2):9-16.
被引量:170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束定芳.
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
.外国语,1998,21(6):11-20.
被引量:342
2
束定芳.
隐喻的语用学研究[J]
.外语学刊,1996(2):35-39.
被引量:91
3
林书武.
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1):14-22.
被引量:279
4
赵艳芳.
隐喻的认知基础[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17(2):30-34.
被引量:72
5
朱小安.
试论隐喻概念[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17(3):12-18.
被引量:12
6
严世清.
隐喻理论史探[J]
.外国语,1995,18(5):27-31.
被引量:90
7
束定芳.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J]
.外国语,1996,19(2):9-16.
被引量:170
8
Lakoff. G. & 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1980.
9
毕森,王松.
对完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法律体系的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18(4):5-9.
被引量:13
10
高奎亭,李勇勤,孙庆祝,殷志栋.
地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经验、启示与选择[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2):122-127.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513
1
邓梓予.
英汉情感隐喻认知的对比研究[J]
.现代英语,2020(20):103-105.
2
殷少平,张勇.
田园诗歌的生态话语“认知”识解——以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为例[J]
.现代英语,2020(8):88-91.
被引量:1
3
刘巧艺.
认知视角下商务英语时文的隐喻及其翻译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0(6):38-43.
被引量:1
4
麦红宇,施笑然.
美国中国新加坡新年致辞中隐喻使用的对比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1):85-86.
5
陈芊芊.
“动词+上/下”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的认知动因阐释[J]
.汉字文化,2023(3):10-12.
6
唐婧.
流行语“X式Y”的转喻和隐喻研究[J]
.汉字文化,2021(5):105-111.
被引量:1
7
鲁克伟,韦汉.
死喻形成的多维考察——隐喻是如何被词汇化的[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4):43-48.
被引量:8
8
徐宜良.
隐喻、认知与文化[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96-98.
被引量:6
9
田学军.
隐喻外显功能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1):133-140.
10
熊炎中.
小议英语隐喻翻译[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S1):218-219.
同被引文献
4
1
龚玉苗.
隐喻意识与外语词汇教学[J]
.外语界,2006(1):40-45.
被引量:134
2
李金秀.
隐喻与外语词汇教学[J]
.湖北社会科学,2006(7):110-112.
被引量:11
3
《外国语》编辑部编,束定芳.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
贾红光.
隐喻的现象与本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74-7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宋培茹.
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9):90-9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丽.
隐喻认知理论和英语词汇教学[J]
.考试周刊,2008,0(47):71-72.
被引量:2
1
徐国珍.
二十世纪仿拟辞格研究综述(下)[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3):49-54.
被引量:8
2
武一微,张治英.
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文化性[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33-35.
3
吴永利.
法语科技语体的语言特点[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22(6):34-36.
4
于辉.
隐喻能力习得中的文化因素[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2):180-183.
被引量:5
5
陈裕.
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1):62-63.
6
丛丽.
隐喻的文化认知功能与外语教学[J]
.理论界,2006(2):194-195.
7
朱文娟.
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11):165-167.
被引量:1
8
王晓燕.
浅议初中英语活动课的作用[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0(7):52-52.
9
夏红影.
功能目的论下的译者地位[J]
.才智,2013(27):213-213.
10
刘英峰,丁昌浩.
英汉翻译中的语篇连贯[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10):109-110.
被引量:1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2年 第B0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