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西农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1-12,共2页
Ji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0
-
1夏友发.双季晚籼水稻新品种的种植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69-4270. 被引量:18
-
2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
3林雪玉.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与分析[J].种业导刊,2009(4):33-35. 被引量:12
-
4董志新,王小鹏.2009年灵山县晚稻新品种品比试验初报[J].广西热带农业,2010(5):22-24. 被引量:17
-
5朱秀群,王香群.2010年凤台县中籼水稻品种展示试验总结[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4):64-65. 被引量:1
-
6吴南钦.后备优质晚稻新品种引种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1,42(4):1-2. 被引量:2
-
7刘庸庆.优质晚稻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总结[J].福建稻麦科技,2012,30(3):57-59. 被引量:2
-
8王玉梅,杨广,赵春容,黄敏,高伟,单双吕,张恒栋,邹应斌.不同播种量对直播杂交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7,32(3):66-69. 被引量:28
-
9吴建明,沈小妹.水稻品种试验小区边际效应及其对试验准确度的影响[J].种子,1991,10(2):27-30. 被引量:5
-
10陈国科,孙斌.单季杂交晚稻新组合品比试验[J].温州农业科技,2003(2):23-2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3
-
1徐济春,张晓红.双季晚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79-80. 被引量:3
-
2张晓红,徐济春.早籼稻品种(系)比较试验总结[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67-68. 被引量:3
-
3吴仁明,邓正春,杨柳,杜登科.优质晚稻新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7(19):34-35.
二级引证文献6
-
1汝荣兴.母亲的那一回"残酷"[J].年轻人(A版),2000(1):43-43.
-
2张晓红,徐济春,吴小文.2012年晚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7-87. 被引量:1
-
3贺丽,薛传泽,刘敏,李绪清,向欣,田甫焕.2013年宜昌市三系杂交中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4(8):130-133. 被引量:1
-
4张海新,王记安,聂文龙,钮勇刚.孝感地区不同粳稻新品种适应性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7(5):86-88.
-
5胡传高,赵俊.双季稻区早稻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7):78-79. 被引量:2
-
6凌友来.2019年庐江县石头镇早籼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5):92-93. 被引量:1
-
1王志明.南安市2012年优质晚稻新品种试验初报[J].福建稻麦科技,2013,31(1):78-80.
-
2薛兴.2002年优质晚稻品种比较试验[J].江西农业科技,2003(9):6-8. 被引量:1
-
3刘庸庆.优质晚稻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总结[J].福建稻麦科技,2012,30(3):57-59. 被引量:2
-
4陈水校,夏国绵,应金耀,王国荣,黄福旦,李金先,王翔.春大豆——晚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5):34-34.
-
5王子平.晚稻新品种“湘晚籼12号”[J].农村百事通,2004,0(9):7-7.
-
6盛新科,黄明.优质晚稻新组合欣荣优2660选育报告[J].江西农业,2016(9S):3-4.
-
7吴南钦.后备优质晚稻新品种引种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1,42(4):1-2. 被引量:2
-
8黄韩榕.单季优质晚稻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初报[J].福建稻麦科技,2016,34(3):76-78. 被引量:3
-
9薛华良,熊涤凡.赫山区优质晚稻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9(9):6-6.
-
10苏文伟,李旭耀,江桥玲,蔡志刚.杂交稻甬优6号在泉州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09,27(1):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