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存在晚太古宙陆壳基底的同位素年代证据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1924年葛利普(A.W.Grabau)提出“华夏古陆”的命题以来,许多中外学者对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性质及早期地壳演化历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辛勤探索,并展开了热烈的论争.于今。
作者
胡雄健
机构地区
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11期16-17,共2页
Ge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中国
大陆
同位素
年代
晚太古宙
分类号
P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5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0
参考文献
1
1
姜枚,袁学诚.
地学大断面对区域重力资料解释的意义[J]
.物探与化探,1991,15(3):161-16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姜枚,欧阳又康,黎都.变密度组合体重力模型及其应用[J]物探与化探,1986(02).
共引文献
1
1
郦逸根.
浙江构造地球化学评述[J]
.火山地质与矿产,1992,13(3):72-79.
同被引文献
152
1
付建明,徐德明,陈希清,马丽艳,程顺波.
钦—杭成矿带(南西段)特征与成矿规律[J]
.矿物学报,2009,29(S1):423-423.
被引量:10
2
周汉文,李献华,王汉荣,李江,李惠民.
广西鹰扬关群基性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2002,48(S1):22-25.
被引量:65
3
汤加富.
华南变质基底的组成、边界与构造演化(研究综述)[J]
.安徽地质,1994,4(Z1):104-111.
被引量:23
4
陈智梁.
特提斯地质一百年[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4,15(1X):1-22.
被引量:48
5
胡雄健,许金坤,童朝旭,陈程华.
浙西南19亿年花岗闪长岩的地质特征及发现意义[J]
.地质论评,1993,39(6):557-563.
被引量:12
6
甘晓春,李惠民,孙大中,庄建民.
闽北前寒武纪基底的地质年代学研究[J]
.福建地质,1993,12(1):17-32.
被引量:74
7
饭岛东,沈耀龙.
日本海的张开和第三纪沉积盆地变迁[J]
.海洋地质译丛,1993(2):47-54.
被引量:1
8
罗清华,李士范.
中国东南部金门岛深成/变质岩年代测定及其构造含意[J]
.海洋地质译丛,1993(5):49-55.
被引量:2
9
余达淦,管太阳,黄国夫.
华南(东)晋宁—加里东海盆地形成、演化及封闭[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3,16(4):301-319.
被引量:17
10
胡雄健.
浙西南下元古界八都群的地质年代学[J]
.地球化学,1994,23(C00):18-24.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5
1
邹和平.
陆缘扩张型地洼盆地系及其形成机制探讨[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5,19(4):303-313.
被引量:12
2
余达淦,管太阳,黄国夫.
华南(东)变质基底特征、古构造型式及铀、金矿化远景[J]
.铀矿地质,1996,12(6):321-330.
被引量:3
3
张业明,张仁杰,姚华舟,马国干.
海南岛前寒武纪地壳构造演化[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22(4):395-400.
被引量:38
4
徐德明,蔺志永,龙文国,张鲲,王磊,周岱,黄皓.
钦杭成矿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J]
.华南地质与矿产,2012,28(4):277-289.
被引量:56
5
许德如,陈涛,唐红峰,陈广浩,夏斌,黄智龙.
海南岛存在类TTG岩系包体的证据及地质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3):209-2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0
1
邹和平.
南海北部及其沿岸中、新生代壳幔相互作用与构造演化——纪念“陆缘扩张带”概念的倡导者陈国达教授[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29(1):78-86.
被引量:16
2
云平,雷裕红,吕嫦艳.
海南岛中北部三叠纪花岗岩源区的锶、钕同位素制约及其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29(2):234-241.
被引量:22
3
闫义,夏斌,林舸,刘宝明,阎贫,李忠诚.
南海北缘新生代盆地沉积与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25(2):53-61.
被引量:73
4
龙文国,丁式江,马大铨,林义华,莫位明,周进波.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及演化[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0(4):421-429.
被引量:19
5
雷裕红,丁式江,马昌前,傅杨荣,杨坤光,龙文国.
海南岛地壳生长和基底性质的Nd同位素制约[J]
.地质科学,2005,40(3):439-456.
被引量:18
6
徐德明,谢才富,付太安,张业明,李志宏.
琼中古-中元古代变质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5):453-459.
被引量:3
7
丁式江,胡健民,宋彪,陈沐龙,谢盛周,范渊.
海南岛抱板群内顺层侵位深熔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J]
.中国科学(D辑),2005,35(10):937-948.
被引量:12
8
袁建平,余龙师,毕华,赵广孺,赵志忠.
海南岛西部抱板群研究进展和问题[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3):283-288.
被引量:2
9
许德如,夏斌,李鹏春,张玉泉,陈广浩,马驰.
海南岛北西部前寒武纪花岗质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30(4):510-518.
被引量:33
10
许德如,马驰,B.C.Nonna,李鹏春,夏斌,张玉泉.
海南岛北西部邦溪地区奥陶纪火山-碎屑沉积岩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源区及构造环境暗示[J]
.地球化学,2007,36(1):11-26.
被引量:24
1
吴素珍.
林波波带研究的一些进展[J]
.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6(1):47-52.
被引量:4
2
周天祯.
青海晚太古宙—早元古宙类绿岩套雏议[J]
.青海地质科技情报,1990(1):2-5.
3
蒋心明.
张宣地区晚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研究[J]
.冶金地质动态,1995(10):21-22.
4
陶奎元.
举世瞩目的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火山带[J]
.百科知识,1990(10):41-43.
5
兰玉琦,叶瑛,沈炳祥,刘伟德.
中国东南大陆边缘若干问题的认识[J]
.地质科学,1990,25(1):37-42.
被引量:12
6
李江海,钱祥麟.
晚太古宙大陆克拉通化作用评述[J]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2,15(6):572-585.
被引量:1
7
陈跃志,桑宝梁,邵桂清.
晚太古宙霍邱群含铁岩系地球化学特征[J]
.地球化学,1988,17(4):336-342.
被引量:1
8
刘建辉,刘福来,丁正江,刘平华,王舫,游君君.
胶北~2.5Ga岩浆热事件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地壳演化的指示意义[J]
.岩石学报,2012,28(9):2697-2704.
被引量:15
9
刘志宏,姜继圣.
吉南大荒沟──板石沟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变形作用及地壳演化[J]
.中国区域地质,1995,14(3):228-232.
被引量:6
10
加拿大安大略省晚太古宙赫姆洛矿床的回顾和综述[J]
.地质科技动态,1996(3):9-10.
中国地质
1991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