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四跨”与“三改”:“微生活”新论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今天中国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正是以微博和微信为主体的两“微”存在为标志的。它们构成了我们“微生活”的底色。可以说,“小时代,微生活”构成当今时代的某种标记。
作者
张颐武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5-26,共2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基金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重大研究项目"微文化与当下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究"(JCS-2014-A03)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日常生活
生活方式
个人
微信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31
1
黄晓京.
符号互动理论——库利、米德、布鲁默[J]
.国外社会科学,1984(12):56-59.
被引量:45
2
陈庆德,郑宇.
民族志文本与“真实”叙事[J]
.社会学研究,2006(1):140-153.
被引量:15
3
蔡翔华.
我国互联网治理的新思路[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1):59-62.
被引量:5
4
[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5
·[美]安德鲁·基恩.《数字眩晕》,郑友栋等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1页.
6
《<指尖上的网民>-2014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http.//www.iydnews.com/2323.html.
7
[澳]迈克尔·A.豪格,[英]多米尼亚·阿布拉姆斯.《社会认同过程》,高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6页.
8
[美]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郭本禹,方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_Cnnic.net/hlwfzyj/hlwxzbg/index.htm,2015-2-3.
10
Turner R. H : OSocial Roles : Sociological Aspects, In- 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Social Sciences, 1968 : 78 - 80.
引证文献
4
1
蒋建国.
微信成瘾:社交幻化与自我迷失[J]
.南京社会科学,2014(11):96-102.
被引量:53
2
唐魁玉,唐金杰.
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互动分析——兼论微生活方式的兴起及治理[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1):79-87.
被引量:17
3
唐魁玉,邵力.
微信民族志、微生活及其生活史意义--兼论微社会人类学研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社会学评论,2017,5(2):76-85.
被引量:19
4
张伟.
从纸本到微信:媒介影响下文学生产的转变[J]
.三明学院学报,2018,35(3):56-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8
1
老虎.
记忆与脸庞[J]
.时代文学,2000(2):143-146.
2
金欣.
论微信生活[J]
.兰州学刊,2018,0(11):119-130.
被引量:2
3
蒋建国.
网络社交媒体的角色展演、交往报酬与社会规范[J]
.南京社会科学,2015(8):113-120.
被引量:26
4
戴世富,韩晓丹.
缺场在线与在场缺位--网络社交殖民化现象研究[J]
.当代传播,2015(5):59-61.
被引量:7
5
张荷花.
微信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传播与版权,2015(9):116-117.
6
孙玮.
微信:中国人的“在世存有”[J]
.学术月刊,2015,47(12):5-18.
被引量:209
7
王灿发,马缘园.
2014年至2015年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综述——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论文的分析[J]
.西部学刊,2016(10):10-17.
被引量:4
8
邓魁.
手机网络社交软件的应用心理[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1):85-86.
被引量:3
9
宋琦.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探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8(4):27-31.
被引量:1
10
胡志海,朱路国.
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调查[J]
.黄山学院学报,2016,18(4):99-101.
被引量:1
1
紫文.
赶走“性疲劳”[J]
.家庭科学,2009(1):46-47.
2
张大为.
城市:作为“色彩”文化体系[J]
.理论与现代化,2015(4):101-102.
被引量:2
3
彭群颐.
流动人口聚居区形成机制与治理对策探讨[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9):8-10.
被引量:1
4
梁旭光.
社会群体[J]
.理论学刊,1986(5):62-66.
被引量:3
5
周晶.
20世纪初拉萨外来居民生存状态研究[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2):24-31.
被引量:5
6
王润平.
现代人与酒吧[J]
.现代交际,1998(7):4-7.
被引量:2
7
罗兴佐.
阶层分化、社会压力与农民上访——基于浙江D镇的调查[J]
.思想战线,2015,41(4):93-99.
被引量:22
8
仵埂.
仵埂专栏:前沿观察 鸟儿为什么不再歌唱爱情?——透视情爱描写的世纪之变[J]
.小说评论,2008(2):28-32.
9
薄洁萍.
当代学术史应当关注日常生活世界[J]
.云梦学刊,2006,27(4):17-18.
被引量:2
10
职教女性的独白[J]
.职教论坛,1998,14(3):20-23.
探索与争鸣
201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