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上世纪20年代作为批评话语的“人性”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批评话语的"人性"在"五四"至20年代末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从文化内涵上看,《新青年》作家主张的"从动物进化"与"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逐渐取消自我与个体的前提,走向对"国民"、"民众"等抽象群体的认同,"人性"退缩至人类共同属性的领域,"人的文学"也在其接受、阐释过程中发生了内涵上的变异。从哲学本质上看,人性话语的变异根源于以国民性为参照的逻辑起点,是晚清以来思想家们救亡情怀的又一体现;而20年代末革命文学家围绕"人性"、"阶级性"展开的论争,揭起了历史化与动态化的思维方式,在它的参照下,新人文主义人性话语显出理念化、静态化的一面。从价值判断上看,以进化论为基础的人性话语承认了人的生物属性,对爱情与性的描写作为人性解放的标志受到了作家们的褒扬;新人文主义以理性的力量对自然本能加以约束,遏制了新文学的浪漫化趋势;同时,革命文学家以"阶级性"置换了"人性",后者作为一个内涵被掏空的概念,逐渐失去了解释效力。
作者 邓瑗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2-156,共5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性话语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课题批准号:12JJD750019)中期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5

  • 1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J].青年杂志,1915,(2).
  • 2朱如一.活动与人生[J].新青年,1917,(2).
  • 3鲁迅.随感录·二十五[A].鲁迅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 4鲁迅.随感录·四十[A].鲁迅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 5施龙."人的文学"之"舆论的气候"--以新潮社为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论丛(第四卷第2期)[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6沈雁冰.文学和人的关系及中国古来对于文学者身分的误认.小说月报,1921,.
  • 7俞平伯.文艺杂论[J].小说月报,1923,(4).
  • 8伸密.平民文学[J].每周评论,1919,(5).
  • 9记者.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引言[J].小说月报,1921,(10).
  • 10麦克昂.英雄树[J].创造月刊,1928,(8).

共引文献21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