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学识·史识·胆识(其一):胡适与学衡派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胡适和学衡派的吴宓、梅光迪、胡先骕在当时的中国都是学识渊博、"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但胡适的白话文革新的主张却不仅仅是从其所接受的固有学术传统中形成的,而是在他对中国现实社会文化的不满中产生的,是在他改革中国现实社会文化现状的内心愿望中孕育成熟的,这使他的白话文革新的主张具有一种"史识"的性质,并且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上具体表现为一种个人的"胆识"。对于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只是他们从美国当代教育中接受过来的一种学术传统,是他们的"学识",这种在西方文化背景上产生的思想学说,与立足于中国文字语言改革愿望产生的胡适的白话文革新的主张,既不存在直接的适用性,也不存在直接的对立性,所以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立足于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立场对胡适白话文改革主张的否定,是没有说服力的,做的只是一些无用的文化功。
作者 王富仁
机构地区 汕头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共22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3

  • 1傅斯年遗作选刊之二──戏论一[J].中国文化,1995(2):250-251. 被引量:1
  • 2王富仁.“新国学”论纲(上)[J].社会科学战线,2005(1):87-113. 被引量:49
  • 3罗惠缙.论早期胡先骕的“古典”守望[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4):170-174. 被引量:2
  • 4胡适.《白话文学史·引子》[A]..《胡适文集·八》[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页,第150页,第152页.
  • 5胡适.《容忍与自由》.《胡适文集》第十二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38页.
  • 6胡适:《我们的政治主张》,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4页.
  • 7鲁迅.《且界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载《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45页.
  • 8梁启超.《亡友夏穗卿先生》,载吴松等点校.《饮冰室文集点校》第6集,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601页.
  • 9鲁迅.《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载《鲁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36页.
  • 10梁启超.《治国学的两条大路》.载吴松等点校.《饮冰室文集点校》第6集,南京.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341页.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