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医“瘀热”病机理论证治·内伤杂病篇——周仲瑛国医大师“瘀热”相关学术经验发微之三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周仲瑛教授认为瘀热为患不仅见于外感热病中,亦常发生于内伤杂病热郁血分,久病入络的严重阶段。其形成与内伤久病,气火亢盛,湿热痰瘀,壅塞血脉有关。临证当辨脏腑病位、相关子证、瘀热轻重,详察血热、血瘀分别存在的症候,准确把握特征性症状或体征,结合相关舌脉识辨。治以凉血与散瘀为大法,传统以犀角地黄汤为代表,自拟丹地合剂、地丹凉血注射液。临床常分为瘀热阻窍证、瘀热血溢证、络热血瘀证、瘀热痹阻证等,分别论治。
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4,共4页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5

  • 1周学平,吴勉华.从瘀热论治风湿免疫性疾病——周仲瑛学术思想举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44-46. 被引量:13
  • 2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
  • 3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2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42,22,439.
  • 4王肯堂辑.证治准绳·上册.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1.
  • 5周子叙译.皇汉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21.
  • 6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1377.
  • 7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35.
  • 8陕西省中医研究所革委会.医林改错译注[M].四川: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84.
  • 9林珮琴著,刘荩文主校.类证治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53.
  • 10陈亦人.伤寒论译释·上册.第3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06.

共引文献150

同被引文献82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