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会排斥理论是西方学者用来分析贫困群体社会生活状态的一种理论,也是对贫困问题研究的一次重要范式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理论发展十分迅速,1974年法国学者维莱·勒内首先明确提出了"社会排斥"这一概念,并用以阐述被排斥在就业岗位正式来源和收入保障制度之外的特定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生活状态。对"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不仅促进了该理论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研究弱势群体社会处境的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范式,而且对一些国家的社会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欧洲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关注社会贫困群体、弱势群体,防止社会分化和动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当前,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分化现象,社会排斥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在经济、政治、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等层面遭受的社会排斥最为典型。然而,更为严重的是,这一社会排斥问题并没有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工的代际更替而消减,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遭受着与第一代农民工同样的社会排斥,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为严重,这将对中国的政治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中国各级政府应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扶持农民工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9-45,2,共7页
Study & Exploration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3-073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JQ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