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尊重主体 积极引导 实现升华——以《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建构主义哲学把学习活动解释为,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并进而获得新意义。课堂教学作为重要的学习活动,要获得实效,必须有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看来,学习者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即在教师的主导帮助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意义建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是一个教学生成过程,其最大特点是教学在师生互动中生成。互动情境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即一种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1]这一师生互动,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2]而学生主体性的落实,即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必然会有教学资源的生成,即使是课堂预设之外的“节外生枝”,也会因学生主体的有效参与而精彩生成,实现有效教学。
作者 周征寰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4年第8期41-43,2,共3页 Modern Chinese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9

  • 1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6..
  •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37.
  • 3赵祥麟 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22,362.
  • 4凯洛夫 陈侠.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7-218.
  • 6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 7B·乔伊斯,等.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 8瞿葆奎,钱景舫.社会科学争鸣大系(教育学卷)[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239—244.
  • 9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23(5):3-7. 被引量:849

共引文献85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