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一个旧时代读书人的复活——《读书》与张中行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主持人语:我们的九十年代文学研究,目前更多的集中于九十年代初期的“转折”研究。不同的作家作品在90年代初期的走红或复活,构成我们理解90年代文学场域的重要症候。王小惠以“张中行热”为个案,通过细密的史料爬梳与对于《读书》老编辑的采访,还原张中行散文的发表经过,在“告别革命”的语境中讨论流行背后的文化变革,历史化地处理了“张中行热”这一富有意味的文化个案。同时,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对于理解90年代文化变革而言,“革命”、“市场”等一系列关键词,并不必然构成终极的解释,而是一种尚待勘测的问题领域。
作者 王小惠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8,共9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5

  • 1陆昕.张中行:并不中道而行[J].博览群书,2009(8):31-34. 被引量:1
  • 2张中行.《再谈苦雨斋》《负喧琐话》,中华书局,2012年,第78页.
  • 3孙郁.张中行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5(4):24-31. 被引量:5
  • 4谷林.《而未尝往也》,载《读书》,1987年,第6期.
  • 5启功.《读(负喧续话)》.《说梦楼里张中行》,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第224页.
  • 6止庵.《他是那样的旧又是那样的新》《说梦楼里张中行》,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第67页.
  • 7谷林.《负暄三话序》《负暄三话》,中华书局,2012年,第1页.
  • 8孙郁.当代文学中的周作人传统[J].当代作家评论,2001(4):7-14. 被引量:22
  • 9陈平原.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2):67-77. 被引量:32
  • 10张中行.《赵丽雅》《负暄三话》,中华书局,2012年,第98页.

二级参考文献29

  • 1陈平原.大学排名、大学精神与大学故事[J].教育学报,2005,1(1):58-67. 被引量:39
  • 2钱振文.“难产”的《青春之歌》[J].南方文坛,2005(5):49-55. 被引量:4
  • 3.《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15、18页.
  • 4何其芳.《(青春之歌)不可否定》[J].中国青年,1959,.
  • 5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 6老舍.《我怎样写<赵子曰>》.
  • 7陈翊林.《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上海,太平洋书店,1931年再版,第270-272页.
  • 8荒井健.《机智幽默,绰乎有余—<围城>译后记》,《钱锺书杨绛研究资料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87-289页.
  • 9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第4,2页.
  • 10《再版致<未央歌>读者》.

共引文献6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