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制度变迁视域下“孟子论舜”的再思考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孟子》中"窃负而逃""封之有庳"两则案例引起了我国学界的关注,双方围绕"亲亲相隐""容隐制度"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其中将这两个案例认定为舜"腐败"罪证的观点得到了相当大范围的支持。战国时期,武力征服成为诸侯普遍信仰,孟子反对霸政,力图用仁政理论解决统一趋势与统一方式之间的矛盾。在孟子的仁政范式中,仁政源自仁德,而仁德源自仁心,仁心的本原意义为血缘亲情。同时,"行仁"的原初或基本的含义也被界定为"事亲",义是孝悌的延伸,义意味着民利为先、民命为先。孟子仁政伦理、义利观念具有正面价值和积极因素,但在"孟子论舜"两个极端案例上,暴露了仁政学说过分依赖血缘亲情的弊端。当代法治中国强调在公共领域注重法治精神,血缘亲情精神须限制在私人家庭生活领域。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34,共5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教育部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明清家法族规中的优秀德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化研究"(DEA120202) 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孟子政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转换"(HEUZYTS131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6

  • 1麦金太尔.2003年:《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宋继杰译,译林出版社.
  • 2Smith, Adam, 1999,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edited by D.D. Raphael and A. L. Macfie,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 3彼彻姆.《哲学的伦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59页.
  • 4.《论语》[M].,..
  • 5斯密.《国富论》下卷[M].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52页.
  • 6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5页.
  • 7柏拉图著 郭斌 张竹明译.《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19页.
  • 8斯密.《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页.
  • 9.《论语集注》[M].,..
  • 10《玉篇》.

共引文献50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