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简帛《五行》核心内容及思想性质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五行》是由孔门后学所编认识论文献。仁、义、礼、知、圣是构成人的精神品质的五种要素,作为解释体系的仁、义、礼、知、圣是高度概括的,带有举例的性质。主要观点:1."仁型于内谓之惪之行,不型于内谓之行",所谓"惪之行"是指具"型"于内,施行于外,有如画家画竹,胸有成竹,则笔下之竹栩栩如生。所谓"不型于内谓之行"是指未具"型"于内(尚未在心中建立起对于客观外界的理性认识)而施行于外,有如初学者画竹,胸中无竹,临时模仿,则笔下之竹了无生气。2."惪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惪,天道也",善指向对已有知识的学习,学得好即为"善";德则指向经继承而有创造发明,人群中优秀者原创性的正确认识具有与天道相通的品格。必须指出,作为认识意义的"惪"不能直接等同于形上之"天道"。3.学者或认为《五行》中"闻见是人的感觉,聪明是人的能力,圣知是人的知识",是可以接受的意见。4."金声而玉振之",金、玉皆状声之美者,辨别出外界"金声"要求主体有相应的知识准备,"玉振之"是指主体容纳客体之"金声"并作出超越"金声"的"玉振"。有如人皆识新疆民歌金声之善,"有与始,有与终也";而王洛宾以其音乐天赋由原曲谱出新声,此所谓"有与始,无与终也"。5.《五行》"形于内"、"闻而知之"、"圣之思也清"等文例中的"圣"须经忧、知、悦、安、乐而"惪",不同于《中庸》"不思而得"之"圣人"。《五行》之"圣"应放在知识论的范围内来理解。
作者 刘信芳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历史系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9-57,共19页 Academ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池田知久,2006年.《郭店楚简<五行>研究》,载《池田知久简帛研究论集》,曹峰译,中华书局.
  • 2王葆弦.《郭店楚简的时代及其与子思学派的关系》[A].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版.页644-649.
  • 3黄俊杰.《孟子后学对身心关系的看法-以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为中心》.《孟子思想史论》卷一,第75页.
  • 4郭齐勇.《郭店楚简身心观发微》,《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8-209页.
  • 5陈来,2008年c,《竹简<五行>篇与子思思想研究》,载《思想·文献·历史:思孟学派新探》,杜维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