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初上海清遗民之生计与交接 被引量:2

Social Networking and Everyday Life of the Qing Loyalists in Early Republican Shanghai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考察沈曾植、王国维、罗振玉、郑孝胥等一批避居上海的清遗民在民国之后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活动。通过对遗老"生计"与"交接"的考察,本文探讨了洋场及以洋场为代表的现代都市、现代社会如何改写了遗民的生存方式与思想观念,但新的不适亦随洋场、或者说随着整个现代情境的展开而到来。洋场一面提供了新的遗民生存形式,但新式生存本身亦带来了与遗老之"孑遗想象"尖锐冲突的因素。遗民既依赖洋场生存,依赖在洋场中界定、言说并呈现自家的遗民性,但作为与此种"遗民性"本身异质的"言说场",洋场亦在同时不断质疑、吞噬着遗老们的各种"遗民想象"及其实施。由此,在日常生活与文学/文化/学术这两个层面之间苦苦挣扎的"遗民生存",就成为洋场与遗民、亦与整个"士文化"及"遗逸传统"不断对话、冲撞、磨合、相互销蚀与滋生、解构与重构的结果。
作者 陈丹丹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4年第3期31-39,共9页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2

  • 1郑孝胥1911年12月7日(宣统三年,辛亥年十月十七)日记,《郑孝胥日记》第3册,第1367页.
  • 2郑孝胥1912年4月1日(民国元年,壬子年二月十四)日记,《郑孝胥日记》第3册,第1410页.
  • 3罗振玉1916年4月10日致王国维信,《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第55页.
  • 4郑孝胥1915年2月26日(民国四年,乙卯年正月十三)日记,《郑孝胥日记》第3册,第1551页.
  • 5罗振玉1916年10月10日致王国维信,《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第168页.
  • 6郑孝胥1911年10月27日(宣统三年,辛亥年九月初六)日记,《郑孝胥日记》第3册,第1353页.
  • 7王国维1916年9月14日致罗振玉信,《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第152页.
  • 8王国维1916年10月3日致罗振玉信,《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第164页.
  • 9郑孝胥1912年1月4日(民国元年,辛亥年十一月十六)日记,《郑孝胥日记》第3册,第1377页.
  • 10郑孝胥1914年1月25日(民国三年,癸丑年十二月三十)日记,《郑孝胥日记》第3册,第1500页.

二级参考文献44

  • 1荣新江.朱玉麒辑注.《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54、255页.
  • 2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6页.
  • 3艺文,1916:104-109.
  • 4长春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孙敦恒《王国维年谱新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
  • 5刘寅生、袁英光《王国维年谱长编(1877-1927)》,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 6孙敦恒、钱竞编《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集》,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 7袁英光.《王国维与敦煌学》[J].中华文史论丛,1998,:245-268.
  • 8张弓《王国维与敦煌典籍研究》,郝春文主编《敦煌文献论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69-377页.
  • 9狩野直喜.《王静安君を忆ふ》[J].艺文,1927.
  • 10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17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