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英称谓语隐喻的认知建构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包含了一种文化思维方式。它以文化相似性为基础,通过个体经验和想象来实现其隐喻含义。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交际用语,称谓语也蕴含着丰富的隐喻,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符号,更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掌握其隐喻性用法是我们成功交际的金钥匙。本文试图从隐喻的视角出发,探讨英汉称谓语中隐喻用法的形成机制,及其表达说话者态度和感情的功能。
作者
黄亚琴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8期133-135,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称谓语
隐喻
认知建构
功能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方传余.
“同志”一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28-33.
被引量:31
2
解正明.
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特点及其社会成因[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71-77.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俊虎.
“同志”一词的演化及其文化意义[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S1):269-271.
被引量:10
2
刘慧芳.
应为“同志”正名[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8(3):86-87.
被引量:3
3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商务印书馆,2000..
4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
Fasold, Ralph 2000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6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内部资料[Z].,1993..
7
胡范铸 胡玉华.“同志”称呼语的语义功能与语用条件析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3).
8
htm, http ://sports. 163. com/tm/030617/030617_347417 ( 1 ). html.
9
《“同志们”的权利》(《书摘》(2005年1月1日):http://www.gnaw. cn/02sz/2005 -01/01/content_190327.htm
10
金采薇.1998.党内应该称"同志",《人民日报》9月4日.
共引文献
44
1
常云霞.
称谓语“同志”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汉字文化,2021(2):85-86.
2
院继恒.
“同志”称谓的历史嬗变探微[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273-275.
被引量:2
3
陈俊芳,郭雁文.
试论英语绰号的本质[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6):60-61.
4
王方.
从社会语言学看“小姐”一词的语义流变[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8):142-143.
5
徐绍明.
军人社会称谓语缺位现象浅析[J]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8,24(5):34-38.
6
李占芳.
称谓语的隐喻用法及功能[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9-112.
被引量:3
7
黄宇雁.
近世以来日语“同志”一词的语义转变及影响[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64-68.
8
李秋杨,陈晨.
认知指称词语使用情况的相关社会因素分析——以沈阳市民阶层为例[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5):134-137.
9
刘笑纳,刘丰.
论词义感情色彩变化中的意义感染现象[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118-122.
被引量:4
10
刘笑纳,刘丰,刑雅伟.
论意义感染的发生途径及变化规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122-125.
同被引文献
4
1
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6.
被引量:911
2
宁双.
习语翻译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261-262.
被引量:3
3
刘永厚.
称呼语变异与态度评价[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21-26.
被引量:7
4
白光润.
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J]
.人文地理,2003,18(2):75-78.
被引量:77
引证文献
1
1
周斐芳.
从文化视角解读汉英“妻子”称呼语的异同本源[J]
.宜春学院学报,2019,41(11):57-6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楚彦,刘泽海.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博物馆讲解词英译研究——以沈从文纪念馆为例[J]
.传媒论坛,2020,3(19):135-136.
被引量:1
1
贺子晗.
“灰”的词义系统中的隐喻映射认知建构浅析[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4):105-108.
2
曹文皓,高帆.
非语言交际对英语学习者认知建构的影响[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6):36-38.
被引量:1
3
王力,郝洪.
文化特征与习语翻译[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315-316.
被引量:1
4
冯超.
英语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J]
.成功,2008(8):57-57.
5
夏丽.
跨文化背景下的习语翻译比较[J]
.商情,2013(44):298-298.
6
刘祥田.
英汉翻译中习语翻译原则及方法的应用[J]
.现代企业教育,2007(08X):176-177.
7
韩燕.
框架理论视角下定势的认知建构[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12(2):110-112.
被引量:1
8
李爱华.
基本颜色词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以“红”和“red”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9):122-123.
被引量:2
9
李勇忠.
语篇构建中的转喻和隐喻[J]
.外语学刊,2008(2):50-54.
被引量:21
10
严轶伦.
语篇的认知建构及其知识蕴含[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51-55.
被引量:2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