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铁道通信信号》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3-14,共2页
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同被引文献10
-
1叶华,张园.软交换规模商用的前景分析[J].通信世界,2003(19):39-39. 被引量:1
-
2金文晰,马晓慧.软交换+SHLR实现深圳本地全网智能化[J].电信技术,2006(3):26-28. 被引量:6
-
3段道华.软交换技术的发展[J].华为技术报,2002,3,22.
-
4华策信通软交换和我国软交换研究进展,2004,4,20.
-
5李虹,章澎.下一代电信网络的核心——软交换技术[J].江苏通信,2001,17(5):30-32. 被引量:3
-
6韦乐平.下一代电信网的发展与演进策略[J].电信技术,2002(5):1-4. 被引量:4
-
7徐童.软交换的演进路线与市场分析[J].邮电商情,2002,9(14):35-39. 被引量:1
-
8陶文.浅析软交换技术方案综合测试[J].铁道通信信号,2003,39(4):24-26. 被引量:1
-
9王正英.NGN的支撑技术[J].铁道通信信号,2003,39(5):17-19. 被引量:2
-
10吴亦安.软交换中的分组协议[J].电信快报,2003(8):17-1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5
-
1马燕平.NGN中的关键技术——软交换[J].铁道通信信号,2005,41(3):45-47. 被引量:2
-
2易清明,陈燕燕.软交换技术发展及其应用[J].移动通信,2005,29(10):128-131. 被引量:3
-
3帅本松.荆州固网智能化改造方案浅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08,5(1):262-263.
-
4李兴军.软交换技术及其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5(23):29-29. 被引量:1
-
5马德明.移动软件交换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0,8(7):21-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
-
1曹彦平.基于软交换IP中继媒体网关的实现[J].铁道通信信号,2005,41(8):45-47. 被引量:3
-
2贾春玲.软交换技术探析[J].山西电子技术,2007(5):88-90. 被引量:1
-
3贾春玲.软交换技术探析[J].江西通信科技,2007(4):13-16. 被引量:4
-
4王春玲.应用于电信网的下一代网络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7):83-85.
-
5奇秀琴,王思媛.软交换在通信中的优势与发展前景探讨[J].科技风,2011(2):258-258. 被引量:3
-
6王钊,王红燕,文洁玲.浅析软交换技术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9(6):215-216. 被引量:1
-
7叶碧虾.基于软交换技术的通信系统研究与设计[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38(10):5-8. 被引量:3
;